来源:幼教网 2018-09-23 11:03:53
5~6岁幼儿发散能力的培养指导策略
进入21世纪,现代的资讯科技得到长足发展,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不断丰富和更迭。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东方之星思维游戏课程中有这样一类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观察、认识人和动物的表情,创编与该表情所表达的情绪相符合的故事内容。这类活动发展了幼儿处理人际交往信息,如心理感受、想法、情绪、愿望、表情和肢体动作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由于此类活动在游戏形式上与幼儿园的语言活动相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两类活动相混淆,使得活动目标偏离。那么此类活动该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才能较好地达成目标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幼儿才能产生发散性思维。当幼儿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而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时,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1.让幼儿能够想出许许多多的想法,这是思维流畅性的体现;2.让幼儿能够想出各式各样的想法,这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3.让幼儿能够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体现;4.让幼儿为这些想法增添细节,使其变得更精彩,这是思维精细性的体现,这个步骤最为困难。
进行发散类游戏活动教学时,如果活动的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细性都会得到发展和提高。下面将以大班“森林里的故事”游戏活动为例,梳理思维发散类游戏活动中可以使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采用恰当的问题引领
无论在何种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都非常重要,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发散类活动也不例外。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可以鼓励幼儿产生流畅、灵活、独创和精细的思维。
“森林里的故事”活动1的内容,是针对儿童的不同表情,引导幼儿猜想多种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教师的问题是,“奇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幼儿可能只会想出一种产生这样表情的原因,而不会进行其他原因的探究和思考。
如果教师的问题是,“奇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呢,你能想出多少种原因呢”,这样的提问会让幼儿明确,产生这种表情的原因会有很多种,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样的提问可以鼓励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活动2是创编故事,让幼儿根据给出的场景和人物创编故事内容。
如果教师提问“奇奇在河边都看到了什么,根据动物之间的表情猜测一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所有幼儿创编的故事都会只围绕着过河的事件展开,这样就会产生大量雷同的故事情节。如果教师问,“我们所有的想法都与过河有关,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事件”,这样的提问可以鼓励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创编内容新颖的故事情节。
活动3仍然是续编故事,老师给出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幼儿继续创编故事内容。
当幼儿的描述初步具备了独创性,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对心理感受、想法、情绪、愿望、表情和肢体动作等信息的描述。当某名幼儿讲述了自己创编的故事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样改进这个故事,让它更有趣呢,怎样才能更突出动物的行为、动作和表情呢”,以此鼓励幼儿思维的精细性。让幼儿在创编不同故事的同时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包括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等等,是对发散思维精细性的要求。
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
幼儿通过观察游戏材料,寻找信息和线索创编故事,或者倾听故事开头再续编故事时,幼儿都必须自己将故事形象化,想出故事在不同的场景中或情况下的不同过程和结尾。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刚刚讲完故事开头,马上提问幼儿,“谁能把接下来的故事续编完成呢”,然后幼儿踊跃举手,边编边讲。幼儿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游戏材料,还没有仔细架构自己的故事情节,这个时候幼儿所讲的故事并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大多只是即兴发挥。这样创编故事的结果必定质量不高,有时还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更难做到依据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刻画。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