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23 09:31:49
知识的复杂性与学习的情境性
从认知与学习的角度分析,防拐教育的事倍功半,源自知识的复杂性和学习的情境性。
防拐教育中所涉及的认知内容多而杂,仅幼儿对风险的判断这一点,就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1.对不同空间所存在的风险类型的认识;2.对"陌生人"与"熟人"可能带来的不同风险类型的判断;3.对"权威他人"的识别;4.对是"礼物"还是"诱惑"的判断。这里所列举的还只是案例中的情景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而幼儿对风险的认识与判断,也只是防拐教育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要学习应对不同的情况。防拐教育中需要幼儿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并非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知识,幼儿也无法将其自然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防拐"的情境是具体而干变万化的,幼儿通过几次简单的关于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通过一两次主题活动、几次情境表演,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感到"事倍功半"。
斯皮罗(R.J.Spiro)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如,在安全教育中,遵守交通规则的知识就属于前者,这类知识概念明确、规则清晰、结构良好,幼儿通过在家和在园的学习以及日常实践,能够较好地掌握;而防拐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则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它具有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不规则性。例如:关于"安全场所",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安全的吗?一般来说是的。但幼儿园中的陌生人也可能会欺骗幼儿,那它还是安全的吗?教师是幼儿可以高度信任的"权威他人",但某些时候不熟悉的教师会来代班,幼儿应当把他视为陌生人加以防范吗?又如:关于"礼物",陌生人的礼物不能拿,那熟人的呢?一个不熟悉的哥哥或姐姐给的礼物呢?幼儿园中也会有实习老师和"客人老师",他们算陌生人吗?他们给的礼物可以要吗?
斯皮罗提出,结构良好领域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初级学习,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则主要是高级学习。防拐教育中的学习,毫无疑问属于高级学习,即幼儿不可能将知识简单地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次教学传递一些简单而基础的安全知识,只能让幼儿具有一些防拐的基本概念。而关于幼儿对不同情境中风险的认知及其应对策略的学习,教师应当把握"随机通达"的教学原则,即根据具体情境,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对于同一内容,要引导幼儿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交叉反复的学习,以避免防拐教育过于简单化;要更多进行基于情境、案例、问题解决的学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防拐教育的学习材料应当是系统的、相互联系而有层次的知识整体,而非孤立、分割的知识点。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