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环境创设论文 > 正文

走出自制区域材料的“误区”

来源:幼教网 2018-09-22 09:49:55

说两句

走出自制区域材料的“误区”

  游戏材料是影响幼儿区域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自制区域材料体现着教师的创造力,也体现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然而.教师们在自制材料的过程中,常常陷入到盲目模仿、偏重数量、单打独斗等误区中。从这些“误区”“突围”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区域活动质量提升的过程。

  一、从直接“拿来”到价值“创新”

  模仿也是一种学习。经过模仿达到创造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自制区域材料同样存在着模仿优秀作品的方法,但僵化照搬,不假思索,一成不变,就会变成克隆型的“拿来”主义。结果是区域材料千篇一律,或者只学到做法,没学到玩法,根本无法有效指导幼儿。

  如何从僵硬的“拿来”中突围?一是进行价值追问。组织研讨活动,对其他班、其他园的玩具照片、视频进行集体研讨分析——为什么这么做,好在哪里?趣味性、操作性、变化性,还是探究性?含有什么样的教育功能?能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或与其他材料一起能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多问问为什么,弄清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二是开展自制教玩具玩法大挖掘。让老师在自制玩具前,首先弄清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孩子可以怎么玩。做完以后,多考虑如何挖掘这一材料的更多价值。从而帮助教师从表面走向深层,从简单的“拿来”走向有价值的“创新”。

  二、从追求“数量”到思考“品质”

  区域活动材料的丰富性是影响孩子获得多样化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教师在自制材料过程中,常常只满足于追求量的丰富,而忽略对质的分析与探究。比如,区域材料中的迷宫,有用吸管、麻将板、纸条等等做间隔路线的,尽管呈现样式丰富多彩.但在难度层次、情节设计、趣味性增强等方面缺乏思考。这往往和幼儿园自制游戏材料评比的标准有一定关系。评比过于关注材料的丰富性与美观性,忽略了材料的教育意义。

  针对这个误区,建议从两个维度“突围”。一是教师层面观念的转变。幼儿园需要引导教师研究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特点。托小班,应以幼儿正处于独自与平行游戏阶段为依据,投放材料的种类要少、同种材料的数量要多;在中大班,则应增加种类并减少同种材料的数量,满足幼儿多种需要以及合作游戏的需要。同年龄段孩子,发展速度也有差异。因此,教师还应重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如手工区的“编织”,可以把彩带宽度和颜色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二是幼儿园层面关注重点的转移。少进行评判标准过于简单的自制材料评比,多进行游戏活动的观摩,探究区域活动中幼儿运用这些自制材料的情况——幼儿是怎么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的,材料是否真正支持了幼儿游戏的需要,如何根据儿童发展需要,调整区域游戏材料,以提升材料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等。通过引领教师们分析研讨,促使教师观念改变,使区域材料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

  三、从教师“个体”到材料“互动”

  在自制区域材料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忙得团团转,到处搜集废旧物品材料,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很少有教师让幼儿参与到自制材料的活动中来。自制材料的过程实质上蕴含着很多潜在的教育因素,如果能让幼儿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真正的兴趣与需要,挖掘出更多的玩法。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自制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幼儿从基本素材的寻找与加工、与教师或其他幼儿的合作等环节都能获得有益的经验;教师完全地包揽是对孩子参与制作过程意义的无视和忽略,是对孩子能力发展的一种漠视与机会剥夺。比如在制作迷宫过程中,从材料选择,到路线设计、情境创设等都可以师幼合作完成,这样的合作过程,会让自制区域材料更贴近孩子的想法与需要。其次,可尝试逐步推广的方法。从某一区域的材料开始让部分幼儿参与,初步感受师幼合作的快乐,继而推广成功经验,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更广阔领域的合作快乐,也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如何让幼儿参与。

  四、从简单“投放”到持续“跟进”

  大量自制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教师们看到幼儿操作,往往很有满足感,不再关心后续还需做什么。

  事实上,幼儿进入区域后,常常会改变材料的预设或通常玩法。如何让教师深入理解和呈现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的互动价值?首先要做观察记录分析。在材料投入后,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玩法、持续时间、与同伴的互动.并探究什么时候投放更适合、是否能反复投放、还可以增加哪些游戏功能,等等。观察、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自制材料在游戏中能发挥的作用及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材料还有更多可以改变、改进的空间。接着,对材料进行二次完善,主要是细节调整、玩法拓展等方面。如投放在中班

  的自制俄罗斯方块,观察发现孩子一开始很感兴趣,但慢慢地就不玩了。分析原因,投放的组合方块太多,孩子拼很长时间也拼不完,没有成就感。对此,教师进行了改进,一是改进了玩法,由一个人玩变成两个人一起玩;二是减少了方块数,保证幼儿操作的时间适度、难度适当,使区域材料真正为幼儿喜欢并促进幼儿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