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22 09:27:12
在袁友邦老师执教的“滑草”运动活动中,运动的动作要点是让幼儿利用快速跑动和迅速屈膝跪下时的惯性作用滑行穿过横杆,这需要幼儿瞬间完成加速后屈膝以及滑行的动作,整个动作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都比较高。于是,袁老师创设了“灰太狼抓羊”的情境,由教师扮演“灰太狼”,幼儿扮演“羊”,在追逐和躲避过程中锻炼幼儿跑的技能。经过练习,一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不仅跑得快,还能灵活躲避,但仍然有一些幼儿在“灰太狼”的追赶下,手足无措,一一被“抓”。
于是,袁老师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在原有情境的基础上增加了横杆,并示范如何通过屈膝滑行穿过横杆。运动再次开始前,他还会告知幼儿,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躲避“灰太狼”。因此,在运动中,幼儿会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躲避方式,如能力较强的幼儿当面对横杆时会直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屈膝滑行穿过横杆,能力弱的幼儿则会快速跑开,这样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教师在运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运动状态,认真分析幼儿对动作的掌握情况,然后选择适宜的情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从而帮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
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幼儿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让幼儿迅速融入运动中。
在潘东老师执教的“快乐呼啦圈”运动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平衡站立的技巧。潘老师创设了“造房子”这样一个联系幼儿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围成一圈站在一个呼啦圈上,模拟造房子的场景,并告知幼儿要想办法不能让“房子”倒下。于是,幼儿想尽办法,互相帮助,结合已有经验,自觉探索让“房子”不倒下的办法。
联系幼儿生活经验的运动情境可以促进幼儿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迁移到运动中,并通过运用生活中的某些规则规范自己的运动行为,从而保障运动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符合各类运动的特点
在创设运动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自身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到运动的类型及其特点。由于空间与环境的不同,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中创设的情境也应有所区别。此外,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进行的室外运动,创设的情境所包含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在杨恺老师执教的运动活动“丰收乐”中,他结合室外的树林、假山、草地等自然景物,创设出“橘子林”的情境。在运动过程中,幼儿怀着好奇心,学着果农的样子忙碌地采摘着“橘子”。平时,幼儿运动一会儿就会喊累,可是在近乎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幼儿的运动量增加了,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流露出疲倦的神情,而是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尽情锻炼着跑、跳、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各类具体运动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不将它们胡乱组合,这样才能真正将运动与情境有机结合,为幼儿的运动提供支持与引导,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如不能将投掷“手榴弹”的情境运用在钻爬运动中,否则就会出现运动设计中的逻辑错误,丢失运动活动实施的目标。
在很多情况下,幼儿未必遵守教师所强调的运动规则,教师也无法做到在运动中一直强调规则,而运动情境的创设恰恰可以代替规则的某些作用,并且增强运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应该严格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需要、已有经验以及运动的特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运动情境,丰富幼儿的运动体验,为幼儿的运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