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融思维教育于幼儿美术活动中(2)

来源:幼教网 2018-09-21 10:04:26

说两句


  3.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激发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从涂鸦期的乱涂乱画到象征性地再造不完整形象,再到图式期用画来表达概念等,都显示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示范、幼儿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方法,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幼儿绘画的模式化,限制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想像力的发挥。因此,在开展绘画活动时,应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性,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但是发散并不是无目的、无方向的发散,在以创作为主的绘画和手工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发散活动。比如在绘画活动中,可运用添画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某种图形(如圆形或三角形)或手工材料(如纸盒或鸡蛋壳),让幼儿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尽可能多的物体。

  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几个半圆形的图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添画,将半圆形图案变出尽可能多的、会爬行的动物或能吃的东西,看看谁的创意最新颖,创作出来的作品最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发散思维是以结果为导向展开的。又如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指定一个主题“我为妈妈做衣服”,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材料和手法来完成这个主题,可以任意选择剪纸、编制、泥塑、布艺等方式,只要最终完成一件衣服的制作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发散思维是以过程为导向的。通过更多这样的练习,幼儿可以逐渐学会开放地理解事物,自如地产生新的观念和方法。

  4.通过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在图形信息与语义信息之间互相转换,发展幼儿的语义理解能力和语义发散能力

  美术向幼儿传递的不仅仅是图形信息,幼儿将自己所理解的物体变成图画,根据教师语言的指导来完成相应的创作活动,或者将自己的作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是图形和语义信息之间互相转换的过程。教师可注意利用美术活动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鼓励幼儿将图形信息转化为语义信息,大胆表达,以此来发展幼儿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和发散能力。

  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巩固一些语义概念,如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整体与部分”、“容纳与被容纳”的概念,教师可让幼儿观察、发现并画出具有这种语义关系的物品,教师可针对幼儿的绘画或手工作品,进一步分析幼儿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又如在开展“春天”的绘画活动之前,教师可让幼儿说说什么是春天,春天有哪些特征,春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动手画出他们所理解的春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春天的理解就不仅仅是止于某幅画面,而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样,在其他的绘画或手工活动中,某件物体或某个场景必然对应某个词义或概念,教师可利用美术活动的机会来加深和巩固幼儿对相应的语义信息的理解。

  教师将语言活动与美术活动适当结合,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语义发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教师讲述一个故事,让幼儿大胆地设想故事的结尾,也可以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告诉幼儿,让幼儿去设计故事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并用语言大胆表达出来,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动手将自己设想的内容画出来,这样幼儿的作品会更加丰富、生动、有创意。教师也可以利用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帮助幼儿在原有认知水平上,尽可能多地挖掘出作品中的语义信息,包括画面中事物间的关系、位置、类别,以及画面颜色、线条和构图的特点等。还可让幼儿对同一幅作品作出不同角度的解说,或者鼓励幼儿给作品命名,帮助幼儿将看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提炼、总结,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语义发散能力的发展。

  5.利用美术作品和美术创作活动帮助幼儿准确地判断,理解与评价情绪情感,发展幼儿的行为认知与行为评价能力

  对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能力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美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行为信息,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作品内容,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推断故事情节、人物的情绪情感与心理活动等,从而提高幼儿对表情和行为的理解能力。

  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处于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关注作品的内容多于形式,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构图、色彩等基本美术要素,还应引导幼儿去观察和发现画面中有关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推断人物的情绪情感,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图。如米勒的《拾穗者》、《盲女》,卡萨特的《海滩上的孩童》等作品,教师在指导这类包含丰富背景和情节的动态人物的作品时,可让幼儿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神态、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理解画面中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同时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通过这样的欣赏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还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体验更加丰富。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用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来表达、呈现自己的情绪情感,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行为认知与评价能力。教师可在美术创作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表达和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支持,让幼儿自由创作,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心理活动用色彩、构图、线条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这种非言语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达到不同程度的自我满足,并且利于幼儿自信心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