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21 09:07:40
幼儿绘画活动中欣赏环节的指导策略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要提高幼儿视觉审美水平,就要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视觉资源,发挥幼儿视觉感知潜能,使他们获得和积累丰富而又宝贵的视觉经验,形成敏锐的审美能力,达到“发扬光大”的审美教育功能。
一、悉心选择欣赏内容,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欣赏是开启幼儿美术心门的一把钥匙,通过欣赏各类作品让幼儿感知具体绘画语汇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感受绘画作品中传达的技能和技巧。
1.名画欣赏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名家名作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题材、表现手法为幼儿所理解的作品。让幼儿欣赏,使他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境界提高。
如大班美术活动《我的小伙伴》,以我国名画《百子图》来导入观察人物的动态。欣赏从局部到整体。首先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呢?那这些小朋友们在这里做什么?说些什么话呢?(从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讲述。幼儿讲述后让幼儿学做画里面人物的不同形态。)然后整体欣赏整个画面,感受画面的欢快气氛。最后,老师请幼儿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呢?全班合作来创作一幅《我的小伙伴》。安塞农民画《牛头》,是一幅象征性的作品,构图饱满,色彩热烈,装饰性强。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将3头巨大的牛头连为一体,又对中间的牛头进行夸大,给人以鲜明突出的感觉,不仅增强了牛的威武气势,而且还显示了牛的非凡神韵,使人感到一种美的力量。教师问:画上有些什么?幼儿第一眼观察到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一个牛头)。老师:“这张画中什么颜色最多?(红色、黄色)给你什么感觉?幼儿回答……(感觉牛很威武、牛气冲天、好像有一团火马上要燃烧起来……);“如果画中全用红色、黄色是否好看?通过明暗色调的对比,幼儿发现暖色调的图案,给人热情,奔放,有很强烈的感觉,而冷色调的背景给人很冷,心理很难受,很害怕。美术欣赏活动能使幼儿产生审美的心理。其实幼儿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是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只有学会欣赏名家名画和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就会使他们运用学过的色彩(色调冷暖、明暗等)、线条(曲线、直线、螺旋线等)、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等)、景物(树影、建筑等)等角度来对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只有通过一系列美术欣赏活动,并反复不断地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幼儿的审美心理才能发挥出来。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正在引导大家欣赏梵高的《星月夜》,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面都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星星、月亮、树、房屋……”老师问:“那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有幼儿说:“看着树好像往上长。”有的说:“好像它们都在动。”还有的说:“看起来好像很安静。”老师说:“我们再来看看星星和月亮周围他是怎么画的?”一幼儿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就这样绕绕的,一个圈一个圈的,像螺旋线。”另一幼儿说:“点点点的。”后来,老师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画家和作品,并让幼儿创作自己的作品。再如,修拉的《大碗岛夏天的周日午后》中的点描法,达利的《永恒的记忆》和蒙克的《呐喊》中的变形和夸张,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中的线条和色块,米罗绘画中的童趣幽默和线条笔触,康定斯基作品中的色彩与形体,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疏密、繁简,等等。这些欣赏性范画既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作为幼儿尝试不同表现技能技巧的先期经验准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