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20 10:09:08
(四)存在理论理解误区
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但仍存在一些理解误区,导致组织数学活动时出现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误区:第一,以为数学文化便是数学史,认为只要讲讲历史上的数学故事便是进行了数学文化教育;第二,以为数学文化教育便是增加一些数学趣题;第三,以为数学文化教育便是教数学本身。虽然此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数学本身确实承载着数学文化,但文化现象既有潜移默化的一面,也有正面阐述的一面,如若缺乏正面的阐述,数学文化教育就会淹没在形式主义的海洋里,[5]即便开展了很多数学活动,却不知道都做了些什么。
三、幼儿园数学文化教育实施建议
(一)深入文化教育,回归数学本源 数学文化教育指要从文化层面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进行数学教育,自然应从文化层面进行数学教育,对幼儿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并回归数学本真。
1.文化品格与工具品格并重 幼儿数学文化教育,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等工具品格的学习非常重要,但在此基础上,数学文化教育还要注重文化品格的育人功能,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一般数学能力、特殊过程能力),“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概括思维、抽象思维等),“数学审美”(对称美、立体美、简洁美、和谐美等)等。
在具体实施中,不仅注重知识内容的掌握,同时注重相应数学能力的培养;创设需要探求、探究的情境,培养幼儿主动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要跳出数学自身的知识体系,从人文、美学、历史、社会等更广的视角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可组织非正式的数学谈话或运用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数学故事和数学家故事,感受数学的有用有趣、学习数学家坚韧与刻苦的品格;不仅引导幼儿体会数学本身的美,同时引导他们体会其他领域的美;不仅学习数学本身的含义,也引导幼儿了解文化背景下数学的特殊含义,如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字所蕴含的不同含义。
2.数学文化教育应回归数学本真
数学文化教育包括数学史、数学趣题等,但并不是仅仅讲了一些数学故事,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提供了一些数学材料便是进行了数学文化教育,因为数学本身亦承载着数学文化,应注意回归数学本真。
首先,数学内容设置及材料提供应回归数学本真。数学本身富有趣味性与游戏性,将原汁原味的数学游戏材料提供给幼儿,自然引起其兴趣或经过适当地处理以游戏的形式提供给幼儿,而不是单纯地在数学知识外裹上游戏的外衣。其次,在呈现思路及顺序上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甚至可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的生成过程。从操作中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而非直接提供结果,然后进行演绎。如认知形状时,教师应遵循归纳的顺序给幼儿介绍,而不是通常所做的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分开介绍给幼儿。
(二)创设数学文化场,体验真实数学
数学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基于实际的操作,数学文化教育要求必须将数学知识融人文化情境中,创设“数学文化场”能够为幼儿提供数学问题情境、数学交流情境及数学文化情境,更有助于幼儿真切体会数学的科学、应用、人文等价值。“数学文化场”是指具有浓郁数学文化气息的情境和氛围,这里“场”的内涵与勒温的认知——学习场中的“场”类似,它不仅仅指知觉到的环境,而且还包括认知意义与个人的情绪、情感与信念,强力的数学文化场具有无形的、强有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6]数学文化场的创设要从数学本质出发,凸显环境的数学文化功能,创设充满“数学味”的环境。
1.注重数学区角,丰富数学材料
数学材料是进行数学操作的基础,应创设数学区角供幼儿进行数学操作,若教室空间有限,可附属于益智区或科学区内。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均需相对安静的环境供幼儿进行探索与思考,最好与图书区、美工区等安静区域相临,避免与角色区、建构区等相对活泼的区域临近。
除仔细规划与布局数学区外,更要特别关注材料的投放。首先,应注重材料的内容特性,提供指向明确的操作材料,从材料的设计到投放都应能体现其所指向的数学核心经验,而非仅停留在完成了什么操作任务。其次,提供开放式或自动校正的材料。前者为幼儿的操作提供多种可能;后者可帮助幼儿进行自主校对,及时发现错误,否则在教师未能及时指导时,幼儿的每次错误操作都会强化形成错误的概念。最后,丰富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层次。材料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指向多种发展,也体现在围绕同一学习内容提供不同材料。《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中提到,一般而言,应至少有4种类型(如数数、认识数字、分类、排序、测量、认识形状等)的数学操作材料,每种类型有3~5个/套,只要类型齐全,数量可以有一定弹性。幼儿个体间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要求有多种层次的材料供不同能力的幼儿选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