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18 16:18:30
儿童的学习品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周围成人的观察、模仿学习而形成的。当我们期望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时,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儿童从我们身上看到了这些学习品质吗?美国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学习的气质”(即学习品质)一章中指出,我们很少听到幼儿园教师这样跟孩子对话:“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来做(某事)最好的时间,你们觉得呢?”“我不确定这个(物品或设备)是不是要放在这里,谁知道放在哪里比较好?”“你的问题,答案有可能是这样,也有可能是那样。让我们找找看,答案是哪一个。”“嘿,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让我们试试。”等等。对于案例中的文文来说,教师不妨反思,自己是否向他展示了坚持,是否与他一起尝试坚持了,是否与他讨论过坚持过程中的困难、挫折、失败?笔者对于大学时的英语听力老师印象深刻,原因是她总是告诉我们如果是她可能在哪里出错、怎么会错、怎么才对。事实上,以她的水平怎么可能会错?多有策略的老师啊!
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是否敢于挑战、冒险,体现的是好奇心与求知欲;儿童面对一个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任务时,是接近还是退缩,体现的是积极性、主动性;儿童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是继续努力还是放弃,体现的是坚持性、专性注。因此,开展对儿童有挑战性的活动也是培养学习品质的一个途径。但开展挑战性活动的前提是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经验、水平、个性特点。如果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不了解儿童之间的差异,盲目地组织活动,效果并不好。
3.更整体性、过程性地看待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习品质是面对学习的态度、倾向。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整体,且有一个过程。一个坚持、专注的儿童不见得在任何活动里都能坚持、专注,也不见得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坚持、专注。事实上,儿童能够利用想象、创造等发散性思维来灵活地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弃,善于提出新的假设等,也是重要的学习品质。
有一次,笔者与一些老师到浙江安吉的幼儿园参观,看到有一个区域那天没有人玩。显然,这个区域也是经过教师规划、设计的。笔者与一位一同参观的老师讨论:如果有人参观我们的班级,有这么一个地方没有孩子去,我们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位老师说,我们会很着急,甚至会去想办法找几个孩子到这里来,因为我们怕别人指责,说这个区域怎么没有人来,是不是投放的材料无效、应该调整了,等等。讨论无果,我们去问班上的老师,老师说:“前段时间在这里活动的人挺多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来,没准等几天他们又会回来的。不用担心,他们在那边玩得挺好的。”的确,如果在别的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专注,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到这里来呢?
三、该不该满足文文的愿望
至此,我们对案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回答这个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
案例的标题是“该不该满足他的愿望”,这里应该是指是否要同意或者帮助文文放弃建构区而到生活区去。案例中,教师其实已经同意文文放弃建构区了,只是希望文文能够自己想办法加人到生活区,可是文文没能成功,而且大哭起来。由于规则本是如此,加上是生活区的孩子拒绝了文文的加入,因此教师不去帮助文文实现愿望也是恰当的。我们认为,帮或不帮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帮或为什么不帮,以及帮或不帮之后教师做点什么才是重要的。类似“会不会破坏了规则”“像文文这样的孩子会不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思考,其实反映了教师还是站在建立规则、实现管控的立场而不是儿童发展的立场在思考教育问题。
至于案例中提到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与“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取舍问题,具体到文文身上,还需要教师有更多系列性的、持续性的、深入的观察,避免片段式地解读。比如:对文文做出的不专注、不坚持的判断是否准确?他在哪些事情上不够专注、坚持?具体表现是什么?更充分地了解儿童,是教师进一步支持、介入的基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