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17 17:49:33
由一节科学教育活动引发的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执教却能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与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个老师自身不同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胜利油田开展的“名师送课”活动中,我由一节名师授课的科学教育活动“吹泡泡”,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
风采之一:充分尊重每一名幼儿的高超语言艺术
“善于观察的孩子我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喜欢”,“相信自己的眼睛”……课上,老师不断用这样的语言激励着爱动脑筋思考、发言的孩子,提醒着在活动中不够积极、比较沉默的孩子,而当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总是争着发言时,她又会引导孩子“把机会留给别人”。当孩子做得不成功时,她会陪同孩子一起做,并说“咱俩是一个水平的”,一句话拉近了与孩子间的距离,同时消除了孩子的畏惧心理。清晰明了的语言提示,简洁有力地鼓励,教师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充分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使得每一个孩子都陶醉在和老师一起探究发现的快乐之中。
风采之二:落到实处的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以往的科学操作活动,常常是老师将幼儿分成几组,让每组幼儿使用一种操作材料,共同得出实验效果。而本次活动中,老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小袋子,里面包含了实验所需的几种材料,让孩子一一进行验证。课上有个孩子,对其中一种操作材料的实验没有成功,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下,这名幼儿找到了正确的实验方法,老师在组织其他孩子活动的同时,留给这个孩子继续实验的时间,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一个小小的举措,却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细心: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材料提供之初就考虑适应孩子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并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这正是科学活动最重要的理念——“做中学”。只有孩子亲手操作,才能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并真正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风采之三:老师眼中时时有孩子
在以往的公开课观摩中,我们见惯了这样的现象: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当操作活动结束后,现场一片狼藉;活动过程中,教师基本不会因为个别幼儿没有完成任务而耐心等待,因为那样会影响活动进程和授课效果;一节课后,有多少孩子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我们不得而知,教师也没有真正放在心上,授课结束了,也就万事大吉了。而在这一节科学教育活动中,老师的关注点始终在孩子身上,这也正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眼中时时有孩子,名师风采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深深思考:如何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真正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