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17 15:05:38
同时,我们提出了关键提问设计的几个基本思考点,如:关键提问要与幼儿生活经验衔接,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关键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引发幼儿对探究主题的思考;关键提问要能够引发幼儿探究过程中的积极互动;关键提问要有针对性,能引发幼儿集体与个别的思考等。
关于关键提问的梳理提炼与具体运用,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几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处,如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幼儿认知矛盾的焦点处等,帮助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合理运用提问。
在考虑活动中的目标实现及幼儿经验建构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设计的思考,依据幼儿的探究过程及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我们还提出了关键提问的六个水平状态,即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这样的过程既体现了问题的逐渐深入、难度的不断提高,也反映出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把握。
三、研究结构化材料的运用及指导策略
(一)多种方式投放结构化材料,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建构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一般借助问题情景投放结构化材料,即通过出示材料来创设问题隋景,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通过探索逐渐接近正确的认知。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发现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形式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采取不同的结构材料投放方式,以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建构。
1.逐一投放结构化材料,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特性
逐一投放材料的形式适合初步感知物体特性的探究活动。如在中班活动“数不清的小动物”中可以先投放一面镜子,让幼儿感知镜子能反射,然后再投放两面镜子让幼儿探究更多的现象。又如,小班的“筒中取球”“放大的世界”、大班的“昼夜变化”“会变的钉子”等活动都可以采用逐一投放材料的形式。
2.成组投放结构化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性科学探究
材料的投放方式直接关系到能否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否引导幼儿逐渐发现事物间的关系。采用成组投放材料的方法,可让幼儿充分感知、比较、发现两种以上材料的不同,了解材料的特性,发现材料的相互关系,建构科学经验。如小班活动“哪个能浮起来”“快乐池塘”,中班活动“摇摇筒”“哪个分得快”“天平”,大班活动“不一样的石头”“翻跟头的小胶囊”“小丑剧场”等都可采用成组投放材料的形式帮助幼儿建构科学经验。
3.集中投放结构化材料,引导幼儿先组装再探究
有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是需要幼儿在对材料进行组装操作后,再进行猜想、验证的。这类科学活动的结构化材料就需要集中投放,让幼儿先了解所有材料,思考可以组装什么东西,再尝试组装,这个过程虽然和探究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调动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小班的“变色眼镜”“哆来咪”、中班的“关节娃娃”“潜望镜”“混色盘”、大班的“望远镜”“螺旋桨小车”“光控小电扇”等活动都属于这类活动。
(二)设计材料投放顺序,把握投放时机,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建构
适时投放材料,灵活把握材料投放的顺序,能够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保证幼儿探究行为的主动性、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帮助幼儿梳理、建构相关科学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总结出以下一些实践经验:(1)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确保探究活动的开放性、探究行为的主动性。(2)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有效激发和保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3)根据核心目标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使目标分层递进。(4)根据幼儿经验建构的规律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为幼儿提供“抓手”。(5)根据幼儿认知规律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使探究活动更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6)根据操作材料的难易程度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构成适宜性挑战。(7)根据活动环节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保障活动目标的实现。(8)根据材料在活动中的不同作用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使主辅材料分层投放。(9)根据主体材料的目标性设计结构化材料的投放顺序,使主体材料分层投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