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17 13:38:28
巧用“评价环节”发展幼儿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借助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作品、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其内在魅力,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审美评价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它不仅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常规类型之一,而且作为“评价环节”,也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基本环节之一。
作为“常规类型”或“基本环节”,教师理应掌握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组织起美术欣赏活动驾轻就熟,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也理应逐步提升,达到应有水平。
就本案例描述的情形看,该大班幼儿之所以缺乏应有的美术欣赏能力,可能与带班教师缺乏应有的美术欣赏活动组织策略,平时忽视或没有充分组织美术欣
赏活动有关。这提示我们,要想促进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掌握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并为幼儿组织丰富多样的美术欣赏活动,既包括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又包括绘画活动后的“评价环节”。
一、影响美术欣赏活动效果的可能原因
就该案例描述的情形及幼儿园教实践情况看,影响美术欣赏活动效果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作为欣赏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到得体现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幼儿需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体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进而理解并诠释作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进行审美活动的主体。但在本案例中,从对欣赏作品的选择到整个欣赏过程,都是教师主导的,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对于T老师所选择的那幅以前大班幼儿的《梦想中的小学》,本班幼儿是否感兴趣,该教师对此不加考虑,也没有给予选择的余地。在欣赏流程上,T老师采取的是“让孩子们一个一个来欣赏评价”,并让他们一个一个说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幼儿想不想说,什么时候想说,教师同样没有给予自由选择的机会。如果让幼儿被动地一个个说,其趣味性已经大打折扣。在欣赏方式匕,T老师采取的“问答”方式,也像“牵着牛鼻子走”,幼儿只能顺着教师的提问感知画面,同样是被动的。
2.幼儿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
在本案例中,T老师问:“宝贝,你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幼儿答:“应该是学校吧!可见,幼儿对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并不十分确定。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在作品方面,画这幅画的幼儿在画《梦想中的小学》时,可能没有抓住小学校园的重要特征,致使他人看不明白;二是在欣赏者方面,幼儿可能没有到过小学,对现实生活中小学的校园建筑、设施等风貌不了解。如果没有相关小学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幼儿对有关小学主题的画作进行欣赏时,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困难。
3.教师组织欣赏活动的方法过于堕一
对话法、游戏法、故事法等是美术欣赏活动的常用组织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用。但在该案例中,T老师只采用了对话一种方法,通过不断地提问引导幼儿感知《梦想中的小学》这幅作品的画面,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这种单一的问答方式,会使欣赏的氛围变得枯燥和乏味。当幼儿觉得索然无味时,自然会心生倦怠,不会主动关注面前的作品,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欣赏过程中。为了提高欣赏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应该采用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最好是综合运用几种不同的组织方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