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正文

幼儿折纸活动新探

来源:幼教网 2018-09-17 13:36:36

说两句

幼儿折纸活动新探

  折纸这一传统美术活动正在逐渐淡出集体活动的舞台,更多作为一种游戏材料投放在区角中。很多已出版的教材上根本没有折纸内容,使一些对折纸活动感兴趣的教师纷纷上网找素材。甚至在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指南》中也只有一处提到“折纸”——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部分的第三个目标“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提到4~5岁幼儿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

  多年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教孩子折纸的最终目地究竟是什么。教孩子折纸的重点是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折纸技能,还是让孩子体验创造的快乐?折纸只是为了让孩子的手指更加灵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是让孩子更具有创造性、想象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折纸带给幼儿的发展绝非简单体现在技能上。下面就以我们近三年的幼儿折纸活动创新探索为例,抛砖引玉。

  小班:各种各样

  小班的孩子大都3岁左右,无意注意占优势,凡是能动的、能变化的物体都比较吸引他们的注意。我们希望,小班的孩子们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手的操作可以改变纸的形态,一张纸能变成另一样东西,会发生各种变化,折出各种形状都可以,跟老师一样、不一样也都没关系,关键是对折纸产生兴趣。

  比如,开学不久的一次集体活动中,我拿出一叠粉红色的正方纸,当着他们的面抽出一张,孩子们不知道我要干什么,默默望着我,等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我这儿时,我以最快的速度,沿着对折线折成三角形,再折成纸飞机,前后3秒钟,然后拿着纸飞机在教室里呜呜呜地假装飞起来。孩子们的眼神变化了,有的跃跃欲试。我捧出一叠粉红色的纸任他们拿取。第一次,只有少数几个人来拿,我不灰心,放慢速度,再叠了一次,然后手把手地教,边与边对齐,角与角相对,把边、角这些折纸术语慢慢渗透给孩子。在配班老师的帮助下,这几个孩子获得了成功。有了榜样,更多的小手伸过来拿纸,慢慢地所有孩子都学了起来。

  孩子们看到老师把手中的纸折成飞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仿照老师把纸折成各种形状,有的像飞机,有的并不像。我们希望孩子对折纸产生兴趣,所以不以造型好看与不好看来评价幼儿,努力找出每个幼儿的长处,以小见大加以肯定,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需要良好的心理感受和知识技能的积累。在折纸教学中,技能的积累很重要,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坚持性等学习品质更重要。

  我们不要轻易打扰幼儿的探索、操作,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让幼儿进一步整理成功的经验,享受成功的乐趣。此外,我们还要给幼儿足够安静的空间,使他们不受干扰。

  但年龄越小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越差,边边角角不对齐时,要不要帮忙呢?我认为,适宜的帮助是对孩子是一种无言的鼓励,特别小班初期的孩子,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孩子,急于证明自己不输他人,当看到别人在玩纸飞机,也希望自己能折出来玩。这时,老师的帮助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老师喜欢我。我要跟老师学好本领,老师是爱我的。”当然,老师的帮忙并不是无止境的,当孩子能边与边对齐时,就该放手让孩子自己练习,可以利用“小红花”、“你真棒”、“手真巧”等表扬措施,继续增强孩子的自信,给孩子传递的信号是“我会自己折了,不要老师帮忙了,我长大了”。通过折纸活动,幼儿能发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自己长大了,这就是了不起的发展。我们在小班更提倡纵比,而弱化横比。

  中班:一样变多样

  中班的孩子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一定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折纸技能,不再满足于老师的教,而是开始自己的创新与想象。从中班开始,我们进一步让幼儿感受折纸带来的变化,强调作品的多种变化,减少幼儿对教师或视频示范的折纸作品的模仿,持续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与操作尝试。

  比如,当我出示青蛙折纸的图谱时,孩子们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是教还是不教呢?我们考虑到其中涉及的基本折法孩子们都已经学过,于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勇敢试试,看谁能成功!”这种适度的挑战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老师的信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看着图示,按照步骤依次探索折下去,能力强的不久就完成了,能力弱的大都在难点部分“两角依蓝线向上折,然后塞入三角内”停住了。这时,老师可以用语言提示孩子,也可请能力强的孩子演示步骤,让孩子直观感受,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双赢。

  创造不是无中生有,需要教师搭建“鹰架”。把折纸方法变成有趣的儿歌是传统的折纸教法,比如我们采用通俗、郎朗上口的儿歌,教会幼儿折钢琴的基本方法。“一个正方形,变成长方形,再变成一个正方形。关上两扇小门。拉出两只三角形,鼻子往上翘一翘,变成一架小钢琴。”但我们并没有局限在让每个孩子都按照统一的模式折出相同的作品,而是引导幼儿进行二次创造:“将钢琴变一变。你会把钢琴变成另外一件什么东西呢?”有的孩子将钢琴变成房子,有的孩子将钢琴变成畚箕,有的孩子将钢琴变成一顶帽子。孩子们甚至还改编了儿歌:“放下一个鼻子,把它翻个身子,关上两扇窗子,叠好两床被子,拉开来就是一顶帽子。”

  因此,组织幼儿探索新的折纸方法时,不要把成人的观点强加给幼儿。幼儿创造时,老师要留给幼儿适当的创造空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表现物体的造型,同时鼓励幼儿相互模仿学习,鼓励同伴互动。

  另外,哪怕是相似的造型,孩子的解读也会不一样,一定要倾听幼儿对折纸造型的解读。每个人的造型表现都有个人的独到之处,倾听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新的创造和想象。

  大班:多样变一样

  经过两年的折纸启蒙活动,大班幼儿已经能看图示自己折,对折纸造型的变化掌握得更好,并能融汇贯通,采用不同的折法表现同一样东西。比如,大班幼儿能将亭子变成宝塔、娃娃脸、帽子等。再如,在风车的基础折法(如图所示)上,我们通过将风车向背面对边折、对角折,变成大丽花、四角帽、船等。

  多样折法表现同一样东西,其中的关键经验在于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讲解分析折纸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使孩子学会一点几何形体的名称,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概念。在逐渐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大班孩子不再满足于细小的变化,开始了“多样变一样”的探索。

  比如,有一次,我问:“小朋友,谁能变个桌子出来啊?”孩子用八角帽子、猪头、房子的折法变出了各种造型的桌子。还有一次,要上课了,鱼、蝴蝶的教具来不及准备,我就问:“谁能变个鱼或蝴蝶出来?”孩子们或折,或剪,一番忙碌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鱼和蝴蝶都出现了。

  再如,百合花一般用菱形折法表现,单菱形折出的没有花蕊,双菱形折出的有花蕊。但孩子们自己想到还可以在折燕子、干纸鹤的方法基础上变出百合花。

  又如,大班孩子还喜欢借助基本的三交叉造型变出多种图形。比如,三交叉的不同组合可以变成不同形状的飞机,大大小小不同的三交叉还能组合成巨大的天鹅。

  幼儿折纸活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精细动作水平。折纸也是一门艺术,值得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组织幼儿进行折纸活动也应符合《指南》在艺术领域提到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比如,可以让小班幼儿乐于观看折纸艺术作品,鼓励中大班幼儿欣赏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引导小班幼儿经常撕撕、剪剪、折折并乐在其中,为中大班幼儿创设经常用折纸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的机会,激励幼儿用各种纸和辅助材料或不同的折纸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