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9-14 11:23:00
农村幼儿园的小班普通话教学
众所周知小班幼儿已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随着上幼儿园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身边同伴的增多,幼儿说话和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如果在这个时期得到正确的引导,幼儿的语言能力将会迅速地发展。而掌握普通话这种语言工具无疑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那如何让幼儿乐意说普通话并且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在多年的小班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效果不错。
一、教师示范,潜移默化。
让幼儿说普通话,教师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所以教师在园一定要坚持说普通话,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来自生活中幼儿喜闻乐见的事物,用直白、简短的语言反复地讲述,并抓住不同时机加以重复强调来迎合幼儿记忆的特点。朗朗上口的语句才能使幼儿愿意听、懂得快、记得牢。
特别要抓住机会多于幼儿单独或小组交流。如:教师可利用早晨来园时的晨检和接待时间,主动与幼儿攀谈;午睡起床后利用帮幼儿整理衣服、梳头的时间和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语言交流。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边叠被子边问旁边的小朋友:"老师现在在干嘛?"当幼儿用直译法说出"咬皮"时我眼泪都笑出来了。随后我叫他们说了几遍"叠被子",没想到几天后,全班大多数小朋友都会说了,真不可小看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如何才能长久保持呢?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首选之策。如"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是极具吸引力的。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其中适时引导幼儿对语音、语意的表达,幼儿学起来既轻松又有趣。再有动画片一直深受幼儿青睐,片中标准的普通话,有趣的情境,简洁易懂的语句,惟妙惟肖的语调能使幼儿幼儿受到较好的语言熏陶。因此在挑选少儿频道的节目与其它动画片时,我一直注意在幼儿观看前提出观看要求,而在观看后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可将节目中的语句活学活用。
三、方言引路,理解句意。
普通话对于幼儿并不陌生,幼儿一般也能大致了解句意。一入园幼儿对教师说的普通话无过多回应是因为陌生的环境以及不适应直接用普通话交流的方式。因此,教师在第一时间赢得幼儿的信任让幼儿产生与之交流的愿望是十分必要的。但也不排除对语意不理解的情况。这时教师在对幼儿说话时应注意用幼儿熟悉的方言着重强调重点词后再用普通话循环复述。例如:我对幼儿说:"请小朋友们去小便。"幼儿一开始大多不明就里。于是我就用动作指示厕所方向暗示幼儿,并请幼儿猜猜老师说了什么。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得到个别幼儿回答的正确答案后,我立刻表扬了他,并请他当小老师教小朋友学说这句话,结果幼儿每次一上厕所就会说:"小便去,我去小便喽!"四、植根方言,促进融合。
在学说普通话之前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往往已有了一套完整的方言体系。而方言表达与普通话表达的语音常常风马牛不相及。幼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方言直接代入普通话,导致了许多将"花生米"说成"生狗肉"之类的笑话。尤其在我们所处的吴方言区与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地域差别。在突破这一点时,我经常在空余时间进行"猜猜说的是什么"的活动。即用幼儿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导幼儿用普通话发出它的读音。如教师用普通话说出物体名称请幼儿猜猜老师说什么,或教师用方言说出物品名称请幼儿用普通话说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准备了一个放着各种各样物品的盒子,然后请幼儿用普通话说出物品名称。当一名幼儿摸出一条手帕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成了"手聂子"??时我忍住笑纠正了他们,幼儿们纷纷拿出手帕边说边抖动手帕。此时,我的心也变成这篇手帕"潮"中的一朵"浪花"了。而开展游戏时教师肯定的眼神、手势、语句都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能有效调动幼儿学说普通话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教师积极地引导能将幼儿的学习融入生活。
五、家园合作,营造语境。
家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父母是幼儿最依赖、最信任的人,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如果能做到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利用家庭生活中独有的优势为幼儿搭建语言平台,不仅能巩固幼儿所学还能开拓幼儿视野。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多与大孩子用普通话交谈,利用带孩子出外探亲、访友、旅游等机会鼓励幼儿学以致用。
也许家长会为自己普通话不标准而烦恼,其实这是可以弥补的。家长完全可以利用电视等媒体工具。陪幼儿观看节目既增进了家人感情又练习了普通话,平时也可幼儿当"小老师"教爷爷奶奶说普通话,让幼儿以说普通话为荣,乐于将所学和家人分享,岂不是一举两得?
总之,普通话教学在幼儿园教育的语言载体,他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做幼儿生活的有心人,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谁说农村的孩子就不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