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重点小学 > 海淀区小学 > 中关村四小 > 正文

中关村第四小学学校简介(2)

来源:中关村三小官网 作者:家长帮整理 2018-08-22 15:39:20

说两句


  二、课程研发,重构教育理解

  课程研究对每一个老师来讲,就发生在他/她的现场,当然,他/她的现场是学校,是教室,是他/她的课堂教学。

  画面2:"儿童本位课程"的研发

  "儿童本位课程研发团队"于2012年正式成立,致力于系统构建学校课程体系。2012年度,自治课程、慈善课程、体验课程、人物课程和节日课程相继拉开帷幕。"儿童本位课程"研发团队历经十次教育沙龙研讨,携手大学同事等教育同行,不断思辨、探索与实践中,围绕"懂规矩,有灵性"的学生发展目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

  2013年2月,第十届"我们作为研究者"以"教室里的儿童本位课程"作为讨论主题,共有十二位来自七个学科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关于"儿童本位课程"的理解与实践。

  画面3:"校园节日"

  "校园节日"课程开发者周玲老师是一位品社老师,研究公民教育,在和孩子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周老师发现:学校需要提供给儿童足够的公共生活空间,而儿童有喜欢自己做主的特性,儿童自主"创造"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自己组织这些节日,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校园节日"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儿童过的是一种公共的生活。于是,学校节日委员会共向学生征集了536份方案,最后由委员会商议决定,"游戏日"、"电影日"、"天才日"就是这样诞生的。

  "校园节日"适合儿童的"天性",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满足了儿童自己做主的心理需要。"校园节日"作为课程,当然有相关的课程目标,但是,不同年段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发展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校园节日"课程在目标设置上也有年段的不同。

  【观 点】

  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既有"顶层设计",即明晰学生目标和课程整体规划,也有"摸着石头过河",即不断的尝试和调整。在这个极具挑战和探索意味的过程中,老师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学校教育的价值,重新定义课程的理解,重新发现儿童,老师们参与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的经历使其成为专业的课程实践者。

  三、教师研究,穿行理论实践

  教师研究需要"梳子"做梳理,也需要"风向标"指明方向,教师研究经典活动承载了这两个功能。"我们作为研究者"是中关村四小教师基于"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LDC)"研究的经典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届。而一年一度的"中关村四小教学风格研讨月"则是教师常态教学研究的阶段性呈现。

  画面4:"教学风格研讨月"

  第三届风格月活动的组织是一次项目运作,首先,对全体老师进行方案的介绍,使每一位参与者明晰参与要求和流程。风格月的内容由备课小组磨课两周,集中上课,各组说课、讲备课经历、基本功测试五部分构成。这五部分有清楚的意图:备课小组磨课,每个备课小组由6-7人构成,是一个适合讨论的人数,每个小组由一位老师选题上课,其他老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帮助其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填写在学校统一的"备课和观课模板",其中增加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评估,参与者在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时必然出现不同意见和共识,在试讲后及时评课调整,讨论确定最后的设计;集中上课,引入《中关村四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一位听课者都参与评价,邀请相应的学科专家评课指导,评课指导面向全体老师,每个学科都有机会学习、迁移和借鉴;说课人要求由本组的年轻教师承担,他们可以通过说课得到一次梳理和表达上的锻炼;讲备课经历者则由抽签决定,这其实考验每一个小组的参与程度,又是一个鼓励特色展示的安排;此次基本功测试为粉笔字测试。项目运作对一个团队来说意义非凡,我们在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能让彼此理解的话语体系,这样的话语体系犹如"活性因子"使得我们每一个人对问题理解消化。

  【观 点】:教师研究经典活动是一次经验与精神的盛宴,而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中,教师是主角。

  四、分享共生,成就文化自觉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无数个事件中形成和发展的。身边同事的经验更容易引起老师的共鸣,"且行且思"作为一种教师分享智慧的机制已坚持了8年。渐渐地,教师的分享不需要固定的场合,教师的互助不需要提醒,教师已经将分享与互助当做一种自觉,一种默契。

  画面5:且行且思

  首先,老师需要一个场合分享。"从一个苹果的故事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毕业生"、"墙壁文化"、"我们的社团"、"学具摆放图"、"作业完成表的策略"、"给孩子讲故事"等等,就是历次"且行且思"的题目,既有个人分享,也有团队汇报。

  教师在分享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做法和策略,还有思维的方式的转变,教师不会用"术语"取代鲜活的表达,而是敢"说自己的话",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做出专业的判断",获得"成长的自信"。老师们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渐渐地,有了这种氛围,老师把分享放在了日常,放在了身边。老师常常这样半开玩笑地说,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多好!

  【观 点】:尊重老师鲜活的语言和其特有的话语体系,尊重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创造教师分享的机会,唯有此,教师的实践才有可能闪烁理性的光辉。

  【结语】

  回顾教师团队成长的历程,教师团队所秉承的带有草根气息的研究方式,正在引导教师形成研究状态下的新的职业生活方式,课堂教学也开始呈现出自主、探究、对话、交流的积极氛围,在这样一个友好、开放的共同体中,老师们的研究视角开始发生积极的转变,工作的热情得到了激发,每天的工作也因丰富多彩而显得更有意义。这源于学校创建了一个包容、开放、支持性的组织环境,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安全、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立了常态下、朴实的学校文化,不断增强了管理作为激励、引导、支持、唤醒的功能。

  上述主题、画面和观点,绘制了中关村四小学校文化建构的线索和剪影。一所包容、开放的学园,是我们身处中关村四小的体验,更是我们对学校生活的理解与期待。包容、开放作为学校的气质,在教师群体中逐渐萌生、发散、生长、形成,成就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4、把中四的感想写下来,主要是告诉JM们,不要迷信名气,孩子喜欢的学校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