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爸爸妈妈,当初你们干嘛不逼我?”

来源:简单好家长 作者:叶子 2018-08-01 18:16:16

说两句

  01

  有一期《向往的生活》中,一个叫吕思清的男人火了。

  这样说也许有失公允:四岁学琴,五岁登台演出,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十七岁获得了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被誉为“东方第一人”……吕思清的简历,早已金光熠熠。

  不过,在节目中,当琴弓搭上琴弦,一曲《梁祝》缓缓从他手底倾泻而出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了,王迅的眼里,甚至有泪光闪过。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眼泪,一分是被琴声感动,一分是羡慕,还有一分,是为自己感到遗憾。

  思清表演结束后,王迅技痒难耐,也“比划”了一曲,但可惜的是,虽然动作很标准,水平却判若云泥。放下琴,王迅失落地反复感叹:可惜我原来没坚持;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我妈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18……刚开始我也特喜欢,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我后来特别后悔,当时要是坚持一下的话,起码现在是个特长……

  其实,在场的几个会拉小提琴的人:吕思清、大华(刘宪华)和王迅,差不多都是从四五岁起开始练琴的,然而几十年过去,当初起点差不多的三人,一个成了世界级的演奏家,一个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而另一个,甚至不好意思说出口自己喜欢小提琴,因为自己的水平,配不上那份“喜欢”。

  而一旁什么都不会的Angelababy,则更加羡慕,也更加失落。送走思清后,她问大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回答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是啊,如果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我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什么都没学。”

  这时候,字幕上出现一行字,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很难先知先觉。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寥寥数语,说出多少成年人的心声。

  02

  工作后,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有这样的感慨:

  如果有人逼我一下,也许我不会放弃学吉他;

  如果当初妈妈逼我坚持学书法,我现在的字就不会丑到连签快递都不好意思;

  如果当时坚持把游泳学会,那就不用花钱请教练教孩子游泳了

  ……

  如果,如果,如果。

  儿时的兴趣,像一个个啃了一口就被随手丢弃的苹果,滚到角落里,慢慢腐烂、风干、消失。

  长大后的我们,再看到人家有一技之长时,只能默默羡慕,默默遗憾。

  记得公司里有一个女孩,平时特别安静,除非涉及到工作上的沟通,否则很少说话,打扮得也极不起眼。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生中,她很容易被忽略掉。入职一年多,公司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叫不出她的名字。

  直到去年年底的公司年会,她所在的部门差一个节目,领导把她推了上去,她也没太拒绝,报了一个独舞《爱莲说》。

  到了年会那天,她在台上站定,聚光灯点亮,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灵巧的舞步、柳枝般柔软的身段,和音乐天衣无缝的配合……那一刻,你觉得那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完全不见了,台上的人,袅娜婉转,舞姿行云流水,笑容落落大方,那晚,她成了台上最皎洁的白月光。

  而在台下鼓掌的我,只能一边羡慕,一边后悔。

  小时候,我也曾学过跳舞,自己缠着妈妈去报了班,学了三个月,又嫌累,哭闹着不肯再去上课。妈妈虽然觉得可惜,但看我哭得可怜,也就没有坚持。

  不过,从那以后,每当班级汇演、公司年会的时候,都只能在一边羡慕地看着别人表演,安安静静地当“分母”。

  所有人生前期偷的懒,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当时不经意的放弃,最终成了生命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而放弃了学跳舞,余下来的时间我又做了什么呢?——发发呆、淘淘气,糊弄糊弄作业,混日子而已。

  最令人遗憾的,也在于此:既没有所谓的快乐童年,也没有一技傍身,回望过去,目之所及,不过一片茫茫。

  这让我想起了《精进》里的一段话: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

  孩子,尤其是这样,没人监管、没人逼迫的话,他会很容易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事,选择最简单、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放纵的方式。

  03

  学特长如此,其实学知识也一样。

  从小学到高考,12年的学习经历,仿佛一场极其漫长的马拉松,数不清的孩子会在中途掉队。

  这时候,很多父母会想:

  算了,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吧,那些上了大学的也没见多有出息;

  孩子还小,快乐最重要,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他对学习没兴趣,可能不是这块料,大不了以后不吃这碗饭。

  这几年,有一种奇怪的“快乐教育”论调大行其道,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该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乍一看,这个观点并没有错,甚至还很顺应孩子的个性。

  但是,孩子哪里懂那么多。

  他哪里知道不学习的人,未来要多吃多少苦,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他只会觉得,眼前的快乐最重要,认为顺着他的、让他想干嘛干嘛的就是好人。

  其实,若说天性,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避重就轻才是人的天性,而教育,就是要帮孩子克服这些,让他成为更自律、更上进的人。

  就像王迅一样,一开始学琴时,也特别感兴趣,练得很起劲,但有一天,“莫名其妙地就不想拉了”。

  孩子的兴趣,对特长也好,对学习也罢,其实都是很脆弱的,就像黑夜里的一颗小火星,很容易熄灭,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添一把火,鼓一把劲,在孩子的意志动摇时,坚定地扶他一把。

  此外,叶子老师还觉得,有时候,我们过分夸大了“兴趣”的重要性,只因为孩子说没有兴趣了、不喜欢了,就任由他把自己锈成一块废铁。

  有一个兼职做家教的博士曾经吐槽说:“有一个孩子都快20岁了,都高三了,还跟我说对数学没兴趣,我给你讲讲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你培养兴趣?”

  其实更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在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满足感,才慢慢产生了兴趣。就像刘宪华,原本不爱拉琴,直到12岁参加了比赛,尝到了甜头,才慢慢喜欢上。

  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逼他不要半途而废,坚持陪他度过最初的艰难期、中途的瓶颈期,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小小的鼓励,让他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但一旦成功,便能够一劳永逸。

  更重要的是,我们逼迫孩子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不在于好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

  这些,远比成绩本身更重要,也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没理由相信,一个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会突然有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

  也没理由相信,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孩子,会在未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时,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中碰到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预演,只不过,在长大后,放弃、失败的代价要大得多。

  现在我们不狠下心,逼孩子学会“七十二变”,以后又有谁会一生陪在他身边,帮他挡住“八十一难”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