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17 11:39:48
为了让孩子们更真实地感受卷须的攀缘本领,我决定带孩子们做一个实验:在丝瓜藤周围拉几根横向、纵向的绳子,看看卷须是怎么攀上去的。绳子拉起来了,孩子们充满了期待。第四天,孩子们看到一根卷须伸得直直、长长的,须尖搭上了绳子;第五天,卷须中段开始弯曲,缠绕上了绳子;第六天,卷须已绕着绳子形成了一圈环状结构,孩子们说“像拉长的电话线”,它拉着绳子一起在风中摇摆,另一根卷须也快要攀到绳子上了;第八天,第一根卷须已一圈又一圈紧紧地缠绕住了绳子,第二根卷须也绕在了绳子上,第三根卷须尖则刚刚攀上绳子……孩子们记录着它们的变化和攀爬的进度。感受着细小卷须的伟大之处。孩子们不禁问道:“只有丝瓜才有这样会攀缘的卷须吗?”我们决定在幼儿园里进行一次大搜索。
第二天,我们在幼儿园的自然角和花园的角角落落寻了个遍,却没有发现像丝瓜一样有卷须的植物,孩子们有些失望。好在我园坐落于农业院校的校园里,我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校园的农场里。孩子们兴奋极了,有的钻进了大棚。有的跑到了田埂上。“我找到卷须了,绕在竹竿上。”“我也找到了,是甜瓜的。”“葡萄也有卷须。”“我看到了冬瓜的卷须,它在地上爬。”……孩子们穿梭在农场里,寻找着卷须,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发现,冬瓜、甜瓜、黄瓜、苦瓜、豌豆、葡萄都有卷须。甜瓜、黄瓜和苦瓜的卷须和丝瓜的最相像,“弹簧卷”多。农场里的叔叔介绍说,是他们用竹竿交叉着搭起了架子,好让植物的茎蔓缠绕着竹竿向上攀爬。孩子们还发现,冬瓜的卷须比较粗,“弹簧卷”少,是爬在地上的;叔叔们正忙着除掉葡萄架上多余的卷须……孩子们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不给冬瓜也搭个架子,好让冬瓜的卷须往上爬?”叔叔说:“因为品种不一样,这是‘地冬瓜’,就是爬地生长的,比较好管理,只要种得稀一些,给它们留出爬伸的空间就可以了。如果是‘棚冬瓜’,就需要用竹木搭棚引蔓了。”“什么叫引蔓?”孩子们又问。叔叔说:“就是将茎蔓引到我们想让它们去爬的竹竿、架子或者棚上。”孩子们疑惑:“它们自己不是有卷须会爬吗?“是啊,可那是乱爬。卷须非常敏感,找到支撑物就会马上缠绕上去。所以,就像你们刚才在葡萄架下看到的,我们还会去除一些多余的卷须和茎蔓,减少营养的消耗,让营养集中供给果实生长和发育。”孩子们问:“那为什么这些植物要有卷须呢?”叔叔说:“你们来观察一下这些植物的茎,和茄子、番茄的茎相比,哪个粗?哪个硬?”孩子们都说茄子和番茄的茎比较粗和硬。“是的,因为这些植物的茎比较细软,它们不能直立生长,使叶子伸展到空中接收充足的阳光,所以它们需要卷须去攀缘周围的物体,爬到高的地方去晒太阳。它们的生长需要卷须,但我们有时会帮助它们去除多余的卷须。”孩子们恍然大悟,回去的路上,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我们利用在农场拍的照片做了一块展板,名为“会攀缘的卷须”。离园时,孩子们兴奋地向爸爸妈妈介绍他们的新发现。还有孩子表示,也想试着种种这些长卷须的蔬果。洋洋爸爸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染,主动申请来做助教,给孩子们介绍其他攀缘植物,使孩子们懂得了攀缘植物们会分别利用卷须、吸盘、不定根等进行攀缘,以争取阳光。洋洋爸爸还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书籍和图片资料,自由活动时间里,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看这些书籍和图片,谈论着他们感兴趣的攀缘植物。
到了11月,丝瓜叶子慢慢地枯黄掉落,只剩下那些已经变成褐色的、干枯的丝瓜还挂在藤上。“丝瓜要死了吗?”孩子们谈论着。“不,丝瓜老了,需要我们去收获了。”一天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将丝瓜藤扯下,剪下了藤上的老丝瓜。孩子们都知道这些丝瓜已经老得不能吃了。“这些老丝瓜有什么用呢?…里面有籽吗?”“有些皮都已经破了,我们可以剥开看看吗?”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组织他们剥开来观察。孩子们发现,老透了的丝瓜皮很干、很薄、很脆,轻轻一碰就会一小块一小块地掉下来;没有老透的丝瓜皮还有点厚,湿湿的,剥起来还有些费劲。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老丝瓜里面的果肉又干又硬,摸起来非常粗糙,形状像筒,有很多小孔,轻轻一抖,会有黑黑、小小、扁扁的像西瓜籽一样的东西漏出来。孩子们一看就知道那是丝瓜的籽,他们兴奋极了,用力拍打丝瓜,更多丝瓜籽从小孔中漏出来。孩子们将这些丝瓜籽小心地收集起来,请求我帮着收好,期待着明年再种。“丝瓜肉怎么会变成这样?”孩子们充满了疑惑。为了帮助他们在老丝瓜和嫩丝瓜之间建立联系,我切开一根半老的丝瓜,孩子们发现这根丝瓜里已经有一些细细的但还没有完全硬化的纤维了,横切后也能看到一些小孔。原来丝瓜肉是这样在变化的,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告诉孩子们,老丝瓜里面硬硬的、粗糙的东西叫“丝瓜络”,它可以做成中药治病,也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好帮手。我请孩子们回家去找找有没有用丝瓜络制成的生活用品,并带来分享。第二天,我搭了个展示台,将孩子们带来的沐浴擦、洗碗擦、洗脸擦、鞋垫等各种丝瓜络制品放在上面,孩子们发现这些物品主要是清洁用品。基于这个特性,我们把收获的丝瓜络送给了食堂师傅和每个班的保育员阿姨,供他们洗碗、擦水池用。我们也留了一些放置在自己班的水池边。一时间。孩子们对擦洗水池充满了热情,经常抢着帮阿姨擦洗,为的就是想体验一下使用丝瓜络的滋味。
伴随着孩子们对丝瓜的探究,我充分体会到是环境引领幼儿产生了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而活动过程又不断地丰富着环境,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了成长。作为教师,我们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支持幼儿深入探究,让他们在与环境的“对话”中不断思考、发现、求证,实现经验的增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