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17 11:19:57
三、提供合适的材料与作品,寻找适时的教育时机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国幼儿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说:“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的认识,更加的爱护。”如:我们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可真开心,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又如:我让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一小盆植物(如:大蒜、葱、萝卜、小白菜等)并带到自然角来。我负责写明植物的名称和喜好,然后由幼儿来照顾自己的小植物。在照顾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欢喝水的,如果天天给他们浇水,可能有的植物很旺盛,而有的植物却枯萎了。这样的现象是会引发幼儿的思考,知道并不是所有植物的喜好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环境创设无需我们提前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自己的亲手操作,亲眼观看和亲身体会中去感受植物生长的秘密。我认为这样的环境创设比单纯的给幼儿上一节、两节的教育活动更有教育价值。我还选择了孩子们喜欢又易于饲养的、生活习惯明显且便于幼儿观察、探究的小动物如:小乌龟、小金鱼、小蜗牛等。孩子们在亲手饲养、照料这些小动物的同时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恰好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切入点。比如:我班程子杰程子涵的家长买来了两只小乌龟,九、十月份两只小家伙还爬来爬去,一有时间小朋友们就围着它俩唧唧喳喳讨论不停。天气渐渐冷了,特别是但到了数九寒冷的时候,小家伙不吃也不动。孩子们着急了,程子杰还差点儿哭起来“我的小乌龟死了”。我知道教育时机来了,于是我就趁机告诉孩子们小乌龟的生活特性------冬眠。等到明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小乌龟又会醒来和大家一起玩的。孩子们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所以,我认为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询问、搜集信息、验证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不仅能发展幼儿探究未知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关爱与责任感。
幼儿拥有环境的权利,开放、动态的环境是幼儿教育重要的一环。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符合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丰富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操作材料和教育条件。不但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还要创设具有情感的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大胆地探索、发展、研究,不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幼儿园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整体布局的改观更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我们心中要有了一个前进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要想让他们成为未来的主人,就应该先让他们成为现实生活的小主人!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