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17 11:08:26
三、建立便于互动的亲密环境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要适合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这样才利于幼儿走近和融入到环境中,自由、自主地活动。除了一些外在的物质环境外,我们教师还应为幼儿营造一个支持、鼓励与环境互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在各种活动中自由地与所在环境进行充分的接触与环境产生亲密感。因此,为了拉近幼儿与主题环境的距离,我们改变了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墙面环境过高、只许看不可摸的做法,而把活动室走廊墙面的装饰范围下放到幼儿能看得见够得着的地方,并把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也有机会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中来,从而成为环境的主人。例如:中班在开展《交通工具博览会》的主题中,教师和孩子一起将室内外的墙面及地面环境结合地形特点及身边的社区环境布置成了各种马路,如步行街、星城路,并在其中设置了斑马线及相应的左转、右转、请走人行道、请靠右边走等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让主题环境真正贴近了幼儿,让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真正走入了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每天都能在与主题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体验。另外,他们还和孩子一起将活动室和走廊划分为了海陆空几个区域,孩子们将亲手收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卡片及模型,布置在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每当我们走进中班的走廊及活动室,还真有点海陆空在我身边的感觉。再如,大班主题《旋转乐园》,邀请幼儿和家长收集了一些可以制作旋转物品的材料,如:牙膏、皮鞋、糖果、饼干等盒子,做好旋转物品后,布置在用柜子拼摆的“旋转物品”展示台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环境材料产生互动,他们自己动手利用硬板纸等材料制作飞盘、陀螺、大转盘、竹蜻蜓、风车等等,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旋转伞展示其中,让大家一起感受旋转的不同。这种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行为,拉近了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大大地激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
四、及时感受真实的社会环境
我们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外。还要注重让幼儿从封闭的幼儿园小环境中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开放性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和问题的探究,这也是幼儿获得体验和发展的最佳途径。最近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每学期都会结合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亲子活动。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的过程中,我们就带领孩子来到马路边,看看站台,了解车站的结构、功能设施等等,当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激发,他们才会在游戏中好好发挥。在遵守必要的安全规则的前提下,每个幼儿都积极地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他们有询问“这个牌子是干什么的?”,有的则跟在老师屁股后面不停的询问“老师,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等等,当孩子们亲眼看到大客车上上下下客人时,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兴趣则完全的释放出来了,他们高兴地拍起了手……。中班在开展《给你一封信》的主题时,我们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社区的邮局进行实地观察,在这里,孩子们不仅看到了以往所交流过常见的邮局工作人员称信、盖戳、分信、整理、邮递等工作,而且通过邮局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孩子们还了解了邮政储蓄等新业务,亲身感受了邮局工作人员繁忙的工作环境,了解了邮寄工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而且孩子们还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真正体验了一次邮信的过程。在开展《各行各业》的主题,我们还带领孩子一起走进消防队,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和活动环境,观看消防队叔叔的表演,小朋友们还给消防队叔叔送上了一份祝福的卡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会等等,这样一个个活动下来,孩子们获得的不仅是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而且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激发了孩子们探索交流的欲望,这是在幼儿园小环境中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