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13 15:22:01
【摘要】二期课改新理念,注重以孩子为本,以孩子为主题。幼儿园班级室内墙面环境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有机部分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让环境成为课程搭建平台”的口号,使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及群体——班级的环境创设的意义更加显而易见。本研究试图对现在环境布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浅要挖掘。
【关键词】环境 教育 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环境的创设是否发挥着隐性课程的作用、能否推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已成为评价环境创设是否成功的新的重要指标。如何有效地对环境进行设计、布置,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更多地发展,成为幼儿园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现今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只注重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环境创设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与创设方法不是从教育幼儿的角度出发,而是较多地停留在幼儿园环境的整洁、有序、美观上。为了装饰、完成任务,追求外在的形式,忽视了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环境创设的内容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三)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大环境”的布置,忽视班级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起的隐性作用。环境创设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至使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四)环境创设成为教师个人的事情,幼儿参与度明显不够。为了环境布置得比较完美,往往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整个创设过程,很少让幼儿参与。幼儿只是充当了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环境创设者对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和教育理念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导致忽略墙面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造成环境创设研究和创新的缺乏,则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的背景
国外把环境称之为隐性课程。环境的组成是多方位、立体的。以往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因为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而班级墙面环境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占重要地位,它具有直观、形象、鲜艳、可感知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一致的,并与学前教育的启蒙性相适应,它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美感创设条件、提供帮助。
幼儿园班级墙饰怎样才能符合幼儿的特点、适合幼儿的需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让墙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近二年来,我对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的目标、原则、策略进行了新的审视,并实践墙面环境创设与幼儿的互动。
三、墙面环境创设管理的实践研究
当前,幼儿园墙面的创设,存在着教师意志多、幼儿意志少;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幼儿欣赏的成分多,操作互动的机会少;或是直接将幼儿的作品贴入其中,使墙面成为美术作品展览区等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墙面环境作为隐性课程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了使墙面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墙面,让墙面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地把墙面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墙面与课程联系起来,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关注幼儿的身心,让环境成为幼儿自己的乐园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把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环境的积极性,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因为对孩子来说,只有让孩子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去,创造出来的环境才是他们自己的环境,他们才有兴趣去看、去探索,这样的环境才能实现环境的课程化。因此,我们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能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氛围,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例:新学期初,小班新生入园,面对新环境、新朋友,分离焦虑不可避免。为了让幼儿能够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强烈愿望,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创设了主题墙饰“我爱我家”,设计了一列列长长的火车,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自己动手贴在一节节的车厢里。有趣的情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温馨的氛围中,减轻入园的分离焦虑,又让孩子亲自参与了环境的布置。孩子情绪稳定后,我们又从幼儿的感情需求出发,创设了“我爱幼儿园”的主题墙壁。我们请每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一张自己的生活照片,在主题墙壁所布置的房子、树木、花园周围插入自己的照片,一方面来表现自己,认识同伴;另一方面利用照片,在生活中学习里、外、上、下等方位名词,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热爱老师的情感。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一大早来园时,他(她)们都会很留意自己照片的所在位置,并把自己的照片一会放到这儿,一会儿放到那儿。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经验,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 其次,对中大班孩子而言将环境创设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我们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得到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此时教师只是做为一个观察者随时的观察幼儿,当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真的需要帮助时,可轻声的问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忙吗?”征得幼儿同意后教师再介入。
(二)关注动态生成,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
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环境材料进行“对话”。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首先,墙面创设的内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呈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布置。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教师不要强制性的限制什么时候改变,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协商。比如在创设“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环境时,我先带孩子们到绿色家园去寻找秋天的特征,孩子们在搜集“秋天”的过程中发现,家园里的菊花开了,树叶变黄了,果子成熟了,……,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秋天。当他们带着落叶、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我在一旁引导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来布置“美丽的秋天”这一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样,当春天、夏天、冬天来临时,我通过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说话”,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其次,动态化也表现在墙面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了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在生活活动中,除了可以用言语来提醒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以外,还可以用环境来给孩子一些暗示。比如:教室内的“今天你吃了吗?”就是提醒孩子别忘记用点心,便于老师关注,确保每个孩子用点心;“小心别碰我”是让孩子注意插座上有电,注意安全;“今天谁值日”是萌发孩子做值日生的愿望,记录班级轮流做值日生的情况;盥洗室内,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用一些暗示性、提示性的图片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如:小班时,根据小班幼儿程序记忆能力较弱,形象思维发展好的特点,我们用卡通的形象将洗手“五步曲“张贴在镜子上方。幼儿洗手时可以根据图片提示完成洗手步骤。在孩子与生活化的环境相互动时,他们不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提高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