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11 15:06:42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不能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它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不断引导幼儿积累周围世界的经验。将生活情景至于游戏化课程之中,让孩子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其想象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师组织的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主游戏(即活动区游戏)的作用更是其它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解决游戏中的困难、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观察幼儿。
【关键词】:生活化、游戏化、观察、指导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接受。我园在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平时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跟踪和细致的分析,就在区域活动中发现的陈旧模式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了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探讨的新模式改进对策。
一、还原生活本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过多的干涉,忽视幼儿的自主参与。使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不到位。从区域的设置到区域活动的参与,再到活动中角色的分配、具体的操作,教师都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过多的强调自己的预设而忽略孩子的活动生成。而且有时教师的观察不够仔细,了解得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
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准,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大班的“娃娃餐厅”为例,总结一下我们的做法。
在“娃娃餐厅”区域活动中,该活动区投放的所有材料,都是幼儿自己准备的,因为之前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经过大家的讨论,平时做饭需要的调味品也被总结出来,不必老师再作主替他们准备。而且,我们采用的食材并不是橡皮泥,玩具等替代品,而是真真正正的生活中会出现在饭桌上的食材,这样更加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参与欲望,因为以前都是家长做饭,而在这儿,他们也可以作为主人,做饭给自己邀请的客人吃。而这时候,老师只需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的需要服务。如:让幼儿完成一桌晚餐。孩子们经过讨论、商量,家长他们的已有经验,很快制定出了三菜一汤,甚至还有一道饭后甜点。接下来他们进行了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做一种“菜”,最后共同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讨论了各种食材的营养以及做法,而且有了明确的分工,在制作完成之后,他们对小伙伴儿发出了邀请,客人来了之后,待客的礼仪之道也得到了体现。目前,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孩子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二、采撷生活点滴,满足幼儿个性需求
在跟踪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在区域创设上追求形式、数量,以为区域多总比区域少好,材料多总比材料少好。表面看似热闹,实际幼儿活动盲目,缺乏明确的任务,幼儿的操作纯属好玩、开心。区域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不断积累的观察发现中不难看出,现有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很少有专门针对男孩子设计的。而比较活跃的男儿往往都是区域活动中让老师头疼的对象。因为他们往往会在无趣中展现自己的破坏力。而传统的活动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各区域的功能来的,面向的是全体幼儿,而没有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例如这些小男孩儿。于是,我们在“加工厂”这个活动区域为孩子们加了一点暗示:“加工厂”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区域,在这儿,他们可以充分的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加工厂”共分三个区域:工艺品加工区、食品加工区、日常用品加工区。因为这三个区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地是“超市”,所以就产生了“发货”这一过程。当货物数量稍微多一些的时候,小女孩儿就会觉得“太累了”,这时候,男孩儿们就会很有底气的说:“这是我们男生干的事情,你们还是去收拾一下卫生吧。”于是,男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搬运以及运输”工作。随着活动时间的不断增长,不时地会出现有工具或者货物损坏的情况。女孩子往往就喜欢去找小男孩儿帮忙。起初,男孩子们还很快乐意接受,但是后来他们也会抱怨:“老是给你们修东西,我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完呢。”于是老师就把男孩子召集到一起讨论:可不可以在不耽误自己工作的情况下专心去做维修工作?有一位小男孩儿忽然说:“我爸爸就是专门修汽车的,他都不用干别的,只需要修好车就行。”这个声音为大家带来了灵感,很快,一个名为“维修部”的活动区域就开展起来了。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多,小男孩儿们都有了一种自豪感:看我们男孩儿多重要,可以为大家解决这么多的困难!这个在生活中形成的区域活动,也让孩子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里面,让他们体会到了在生活实际中工作的分配和不同工种的作用。也让很多的小男孩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再一味的去捣乱。
三、营造生活情趣,激发幼儿动手愿望
传统的区域活动多是教师把活动材料摆放好,然后孩子再进行操作。在“娃娃超市”中,我们打破以往的模式,只为孩子提供了货架和商品,甚至还有梯子。在摆货过程中,孩子们先是把商品进行分类,然后再讨论,哪类商品摆放在什么位置。高的货架该怎么把货物摆放上去?在摆放的过程中,有的细心的小朋友还会想到货物应该怎么样才能让顾客拿着方便,单单是摆货这个过程,孩子们已经从彼此身上受益匪浅。
接下来是售货,刚开始时,一发现有顾客上门就会都围上去,慢慢的他们发现了这一举动的不妥之处:很多商品被碰乱了,甚至掉到地上破损了。于是,孩子们制定出了超市员工守则和顾客须知。他们每个人都被“店长”分配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上去,各司其职,除了可以详细介绍商品外,还可以随时摆放照看商品。是超市经营进行的有条不紊。
一段时间以后,在顾客意见表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意见:买包饼干要一直走到最里面,而不经常用到的工具却摆在了一进门就能取到的地方。“店长”立刻找来“店员”开了一个会,会上大家又对货物的排序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大家根
据自己上超市的经验制定出了一个货物摆放顺序:食品区→日常用品区→工艺品区。。。。。。在进行了一番调整之后,超市的工作又恢复了有条不紊,货物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中,家长们来接送孩子时看到孩子们的活动,也禁不住的夸奖这个超市太真实了,就跟小区的差不多。他们更多的赞美是孩子:“真想不到以前随意乱丢东西的宝贝,现在管理起‘超市’来是那么的熟练,太让人刮目相看了。”“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三者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体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它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敏税的观察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那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具体应观察些什么呢?
1、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
兴趣,即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只有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游戏水平。
一天,小班幼儿在积木组搭了一座城堡。搭完之后感觉无所事事,便“扔”下城堡玩起了打仗。任我怎样引导,孩子们对辅助材料也没有兴趣。这时我离开积木组站在一旁观察。我发现有的幼儿悄悄地从城堡中抽出几块积木,搭成一辆摩托车开了起来;有的幼儿抽出几块塔起了动物园。……忽听“哗啦”一声,城堡塌了。我问:“城堡怎么会塌了?”“是被坏蛋炸坏的。”孩子们回答。我问:“那城堡坏了,这可怎么办呀?”孩子们都说:“咱们再把它修好吧!”“行,咱们这次修一座比刚才更漂亮的城堡。”我鼓励着大家。于是,孩子们又把各自拿走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认真地搭了起来。看着它们搭得那个高兴劲,我终于明白:孩子们的兴趣点就在搭建上,他们并不想玩什么辅助材料。刚才是我不了解孩子们的兴趣,一味地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引导他们玩辅助材料,他们当然不愿意接受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