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11 14:40:24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所作出的对客体态度的一种特殊反映,这种特殊反映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体验表现出来的。任何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渗透着情感因素。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颖的休闲娱乐方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虚拟性,舒缓了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摆脱了孤独感,体验到满足成就感,个性得到舒展,青少年在教育游戏中是快乐、轻松、积极的。认识活动中渗透的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够激发青少年的认识潜能,加快认识的发展,是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因素。人的许多活动成败与否,与是否有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当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某种活动中时,对其顺利进行总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当人对所从事的某种认识活动缺少热情,或情绪消沉时,人的认识能力就受到抑制,认识进程也就受到影响。马克思也曾提到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源于激情和热情。教育游戏所创造的环境氛围使青少年身心愉悦,产生探索未知的热情,促使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思维过程,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和创造力的发展,增强记忆能力,影响个体行为,真正地做到在玩中学。
(三)从幻想、直觉、创造性思维及灵感维度分析———教育游戏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灵感的产生
第一,幻想。幻想是由个人愿望引起的对未来的想象。教育游戏在设计上加入了幻想的成分,这并不是将现实中的场景和事物简单地虚拟化,如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正义之举会使青少年产生积极向上、符合现实的幻想,视其为学习的榜样,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会指引他们朝着正确思想道路前进,并为之努力奋斗。第二,直觉。直觉思维是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依据内在感知迅速识别并对问题答案做出判断、设想的思维形式。在教育游戏中所模拟的不同领域、层次、形式的学习信息交叉连接,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青少年可能由于特定情境的激发突然领悟或发现某些知识间的联系,大胆提出新的猜想和思路。所构建的假设或正确或错误,在直觉思维探索的基础上,再借助理论与实践的验证判断其科学合理性。教育游戏的设计锻炼了青少年从整体感知情境的能力及在很多复杂信息中迅速做出优化选择和创造性预见的能力。第三,创造性思维、灵感。青少年时期正是联想、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迅猛发展的阶段,青少年思维方式不断向纵深、横向全面发展,而且他们善于观察和想象,对新事物敏感且接受能力强。教育游戏作为一种自由、有趣和充满想象的活动,具有其他活动形式所没有的巨大吸引力,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和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教育游戏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多感官通道的刺激及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为青少年营造了特定的学习环境,能够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愉悦地、主动地探索发现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潜能。教育游戏一方面使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将知识信息有效地组合、联想到思维空间中,进行知识建构,形成立体的、发散性的思维,另一方面使青少年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思路选择、思考方式、思维结论上实现新突破,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思维逻辑模式,充分体现独特、新颖、灵活等特性。
教育游戏作为新生的事物,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推广,许多教师和家长对教育游戏还不是完全了解,甚至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不能把游戏看成洪水猛兽,用各种手段、方法阻止青少年玩游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应该发掘并利用其教育价值。非理性因素作为认识主体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非理性因素这个视角来分析教育游戏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对教育游戏存在的价值及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