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11 14:40:24
对教育游戏不同说法进行综合分析后,有人提出将教育游戏理解为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并能培养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2]。本文比较赞同此观点。教育游戏区别于通常所说的教育软件和娱乐性游戏,是教育与游戏有机结合的产物,其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性、娱教性。教育游戏是有目标性的活动,包括娱乐和教育两方面:游戏的娱乐设计目标是能满足自身娱乐的需要,通过精致的画面和音响及精彩的故事情节,充分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带给其舒适愉悦的感受;游戏教育方面的设计目标是运用游戏的表现手法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清晰明确的教育目标是显式类游戏的特色,青少年能够通过体验游戏的过程掌握具体的教学内容,例如学雷锋游戏中的主题是宣传“七不"等日常行为规范。隐式类游戏主要是使青少年在娱乐的同时无意识地接受新的知识、技能,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益智类游戏、策略类游戏等。第二,自主性、规则性。同现实社会中的主体性相比较而言,青少年在游戏中更加自主,置身于游戏中会有一种“自由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角色、变换身份,可以自主选择目标或者策略,从自身需要出发搜索和选择资源,对环境主动探索,进行经验的主动建构,这对青少年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十分有益。但自由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为,游戏都是基于一系列的规则来执行的,能用哪些道具,能有多少参加者,参加者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等,规则可粗可细可多可少,但却是游戏必不可少的,一旦规则被破坏,游戏世界也就土崩瓦解了。第三,竞争性、协作性。设计一系列难度适中且逐渐递增的关卡是保证教育游戏能够满足青少年挑战心理的必要条件,而且在一定规则保障下的良性竞争会增强青少年的游戏动机。游戏中即强调竞争又提倡合作,许多游戏中单打独斗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大家既是竞争者,同时也是合作者。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非理性”通常被理解为“不要理性”或“否定理性”,甚至是“丧失理性”。对非理性的误解主要源于将非理性与理性人为地对立起来,认为理性表达理智,而非理性则等同于盲目和冲动。其实理性与非理性统一于人类精神之中,构成主体认识能力的两翼,并不相互排斥。非理性是相对理性而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概念的科学性出发并与非理性已有广泛含义的现状相结合,将非理性因素归纳为认识主体在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动机、意志、情感、信念、欲望、习惯等)和在认识过程中的非逻辑思维形式(直觉、想象、灵感、幻想、顿悟等)[3]。在研究认识过程中,人们可能较多关注的是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忽视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影响。非理性因素是主体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控制和调节其认识活动的发生和停止、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4方面:1)动力作用。正面向上的情感能激发认识主体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并促进认识效能的发挥,推动认识的发展[4]。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量,使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2)诱导作用。想象和幻想时常发生在主体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中,是创新发现所需要的重要品质。3)激发作用。直觉和灵感常常在情感、意志等因素的激发下产生,可对逻辑思维的不足进行弥补,这种非逻辑力量利于激发人无限的创造力,产生新想法。4)调节作用。在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时,通过认识主体直觉思维的变通性,能够适时地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的信息环境[5]。因此应该合理地促进并引导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使其与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协调统一。
教育游戏对青少年非理性因素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育游戏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将游戏融入教育之中,是教育性和游戏性两种属性地有机结合,使学习过程变成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的主动探索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动机,情感,幻想、直觉、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的维度,探寻教育游戏对促进青少年非理性因素发展的作用,揭示教育游戏的巨大潜力。
(一)从动机维度分析———教育游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和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指向性,展现出浓厚兴趣,激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状态和兴趣水平,在达到目标之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6]。挑战、好奇心、兴趣、幻想、成就满足感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第一,教育游戏中创设的任务不仅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而且又具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青少年产生探索挑战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当一个人面对挑战,并且能克服挑战后会从中学到一些隐性的知识能力,不管是关于学习课堂的作业,还是游戏中那些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始建立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第二,好奇心包括感官方面的好奇心和认知方面的好奇心[7]。教育游戏中运用技术手段创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模拟逼真的生活场景、动听的声音和丰富的色彩等都会产生感官变化,引起感官的好奇心,进而激发青少年的注意水平;教育游戏通过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激发青少年的认知需要,提供一个符合认知负荷的虚拟探究领域使其产生认知好奇心,想去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教育游戏中的自由性使青少年能够对角色、策略、环境等变量自主选择,获得强大的控制感也激发了学习动机。教育游戏通过不断升级的挑战满足青少年自我成就的需要,游戏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连串的挑战,毫无难度的游戏无法引起青少年的兴趣,难度太大的又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而且教育游戏的设计也不是出于刁难的目的,所以大多数人可以在有限的尝试和努力下完成难度适中的挑战,享受破解难题后的成就满足感,增加自信心,激发内部动机。第四,教育游戏通过虚拟交互平台,促进有效的社会交往,实现青少年归属和认同的需要。有的游戏任务难度大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既提高了自身参与性,又助于青少年进行正确地自我认识和评价。青少年在教育游戏这个平台空间中展开交流、竞争和合作,得到其他玩家的认可、关心、尊重,进一步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二)从情感维度分析———教育游戏利于青少年产生积极快乐的情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