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7-08 07:32:42
问题三:幼儿文学作品选择受制于成人心理
在幼儿园文学教育受制于成人心理倾向,以幼儿文学欣赏课的选材为例,幼儿教师则侧重于选择幼儿诗和幼儿散文,这两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不太适合幼儿对幼儿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这是因为幼儿诗歌在所有幼儿文学体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最难理解的,它是用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幼儿无法感知和体会的。而幼儿散文,它具有散文的本质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幼儿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容易集中,因此也根本不可能从看似散乱的文章内容中去归纳出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疑幼儿老师之所以选择这两种体裁作文幼儿文学欣赏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的,是以成人的眼光来选择教材。这从根本就忽视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忽略了幼儿在文学作品欣赏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分析和欣赏作品过程中,忽略幼儿感受,从成人角度确定幼儿的文学活动目标。
三、幼儿文学在幼儿语言教育运用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一) 传统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
中国历来重视“训育”,自宋朝以来,《神童诗》广为流传,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父母追求“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笃信“古有千古文,许之后学通”。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中,一直将幼儿文学的核心本质特征看成是“教育性”,认为幼儿文学教育就是教育幼儿的文学,将幼儿文学看成是因教育而存在,教育是幼儿文学艺术的原动力,将幼儿文学和幼儿教育的关系看成是一种从属关系。周作人先生(1923)在其著作《儿童的书》中说:“想来中国教育重在所谓经济,后来又中了实用主义的毒,对儿童讲一句话,眨一眨眼,都非含有意义不可,到了现在这种势力依然存在,许多人还把幼儿故事当作法句警喻看待。”20世纪60年代,文学的工具化地位被确立,文学开始完全沦为一种途径和手段,在这种大背景下,儿童文学教育也相应的成为语言学习的工具。[3]
幼儿文学是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它具有的是儿童文学的一切属性和特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与幼儿教育是两个平行的独立个体。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2004)也曾说过:“儿童文学虽然和儿童教育存在密切关系,但是两者在儿童文化的系统中却是两个平行的子系统,并不具有从属关系。”
(二)幼教师资培养中课程设置的缺陷
从我国创立幼师课程体系起至今,幼师在文学方面的课程就一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以20世纪80年代的幼师课程设置为例,20世纪80年代是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时期,这时期将幼师的文化基础课确定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计算教学法”被重新列为一门课程与体育及体育教学法、美工及美工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语言及常识教学法构成“五法”。“三学”依然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技能课把钢琴融入音乐课中,增加了舞蹈课,四年制的还增加了外语选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设置的课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到幼儿文学,这是因为幼儿文学被包含在语文教育中,成为语文教育的附属课程,并且安排的课程量也只有一学期。
(三)幼儿文学课程内容的缺陷
后来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文学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重幼儿文学史知识,轻对作品的品评能力。并且在各师范院校图书馆内的幼儿文学资料和图书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阅读量不足,自身文学素养不过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工作的压力和整体环境的影响,教师的阅读比较注重专业书籍,讲究实用性阅读,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更加缺乏。再则许多老师本身是从应试教育时代走过来的,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的享受儿童文学的滋养。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缺乏,使教师面对教材时缺少良好的驾御与把握的能力。因而在幼儿文学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运用,几乎是跟着感觉走,没有明确的目标,根本不明白幼儿文学的本质和规律。使得文幼儿学在幼儿语言中的运用很狭窄,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
“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 这是幼儿文学最终的目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