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尹建莉父母学堂 2018-06-22 10:20:42
我们团队在写《坏习惯》小课时,提到了孩子上兴趣班难以坚持这个痛点,问我有什么办法解决。我一下就想到了最近经历的这两件小事。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解决?要解决什么?
如果是要解决孩子的「没兴趣」,那不需要解决,因为孩子天然就有兴趣。他们喜欢玩耍,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喜欢大自然,喜欢沙子、阳光、水,积木和奔跑。唯一的问题在于,那些兴趣不是成人社会认可的兴趣。
也不是老师和家长支持的兴趣。
那个小女孩就是典型的例子,说不定在尝试了几个月之后,她又放弃了这次的兴趣班。那样在她母亲看来,就又多了一条证明女儿「难以坚持」的事例。但这难道不是一开始就可以看到结果的事吗?在她恳求女儿报名,女儿勉为其难才点头答应的时候。——那个班只是母亲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兴趣。
所以,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提供符合孩子兴趣的教育?
要符合孩子的兴趣,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兴趣。我现在觉得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老师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家长也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有很多担心的理由:竞争那么惨烈,未来那么不确定,只玩泥巴怎么行?
这样的顾虑也没有错。
所以,问题还可以再进一步:如何兼顾父母的焦虑和孩子的兴趣?
我在《洞悉相处之道》的开篇里说,学会使用别人的视角,承认不同于自己的存在,是一种困难而至关重要的心理能力。那之后我们才可以与不同想法相处,既不是妥协,也不是对抗。但父母和老师有时候太殷切了,以至于看不到其它的可能。殷切本身是爱的表现,但过度的殷切会让人沉浸于焦虑,只能选择相信:孩子身上有些东西就是不对。不认可他的这些部分,就是为他好。
这是人人都可能有的一种局限,请不要把它当成指责。
3.我以前写过一段回答,探讨兴趣班的问题,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在内心很深的地方,父母什么道理都明白。但他们还是很难接受自己「可能犯了错误」的风险。绝大多数父母其实没有很大的野心,他们并不指望孩子将来成为钢琴大师、艺术家或者奥运冠军。所谓的兴趣班,只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有滋味一点,视野广阔一点,乐趣多元一点。但是一旦面临竞争、比较(谁谁家的孩子报了六个班)、升学压力、销售顾问,以及教育专家时,那些轻松愉悦的心态就会受到挑战,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耽误孩子前途的那个人。
我们又给自己贴上了「做错事」的标签。
其实,没有人比父母更能了解孩子的兴趣了。
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也不是给父母施加额外的压力,好像必须了解孩子的兴趣才是好父母一样。——你已经是了。没有人比你更懂你的孩子。还记得他(她)刚学说话那时候吗?别人都听不懂他(她)自创的那些字句,而你是何等轻松自如地扮演孩子与世界之间的翻译官啊!不需要任何天赋,没有专门训练,也不用看什么理论文章,对你来说,了解孩子就是那么自然而然。
只需要耐心和时间,去陪伴、去感受、去理解就好。
如果他把画笔扔掉了,问问那一刻他在烦躁什么。如果他抱怨画画不好玩,跟他聊聊最难受的是哪个环节。如果他感觉练习太枯燥,试试看能不能把它变成更有意思的游戏。如果他始终更喜欢动画片,就去观察为什么动画片对他有那样的吸引力,看到什么地方他会开怀大笑,什么地方又会屏息凝神。
这当然算不上什么专业指导,连指导都算不上。
因为所有父母一直都在这样做。
没法回答,也不用回答。因为这时最不需要的,就是「我有没有犯错」这种想法了。一旦开始担心自己有没有犯错,就会去寻求专业的指导、专家的意见,把一件快乐自然的事变得复杂而繁琐。不但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寻找,还把注意力从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移开。——关注理论的时候,就没法真的去看孩子。
满世界的兴趣班,随便报一个就好,体会它带来的各种愉快的可能性。再去体会孩子喜不喜欢,开不开心,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一定正确。
没关系,不必担心孩子的天赋被错过。只要我们父母足够关心,耐心等待,在他的天赋被全世界发现以前,他首先一定有办法让你们发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