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侯虹斌 作者:侯虹斌 2018-06-22 09:51:41
虽然早就放寒假了,但看我的邻居小朋友们似乎整天都很忙。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要赶去上课外班。尤其五六年级的,一天要上三个班,语数外,一个都不能拉。还有的,请来外教在家上课,傍晚小朋友还要抽时间去练琴,或者打网球。
现在的小学生们真心不容易啊。
01
我有好些朋友的孩子都在“小升初”的前夕;听说有的小学五六年级,班上一小半都是三门295分以上的,这种高水平的竞争,一口气都不能松懈,可不急死爹妈了?
一部反映香港教育现状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还介绍了有的父母,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就让他上六个兴趣班了。
难怪说,现在的口号不是“赢在起跑线”,那已经太晚了;现在是“赢在子宫里”,在生之前,已经要对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人生进程进行规划了。父母辛苦,孩子也辛苦。
有位朋友的女儿三年级,已经在听《哈里波特》的英语原文了;有的在二年级就看完了四大名著;那些把英语原版儿童小说当课外书来阅读的娃,那就更多了。
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秀出来的,那得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训练。
香港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竞争就相当激烈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面谈到,虽然希腊人可能对童年的本质的看法模棱两可,甚至迷惑不解,但是他们一心一意地热衷于教育。
“至于雅典人,他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学样,其中有些成为向世界各地传播希腊文化的工具。他们有运动场,有为18到20岁刚成为公民的男青年开办的大学,有演说家训练学校,甚至有教认字和算术的小学。”
你以为注重教育是这一百年来的事?不,两千多年前延续下来的文明,就已经基因里带有了。压力能不大吗?
我不太同意说,现在的小孩物质条件太好了,都太脆弱,都吃不了苦;恰恰相反,当下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成长压力,比二十多年前的父母辈,比五六十年前的爷爷奶奶辈,大多了,也苦多了。
物质条件的舒适,并不能弥补他们的学习的艰辛。
但正是如此,我觉得父母不必把自己的焦躁过多地投射到孩子身上。成就感就是最大的快乐;帮他们确立了价值观之后,他们会努力的。
这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不是爸妈的,也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较和炫耀,而是孩子自己的。在“读书”这项核心竞争力上面,如果能够证明自己,会对他以后的成长带来正向的刺激。
那些耗资千万要给孩子买学区房的父母们,歇口气吧。勤奋是一项天赋。内在的驱动,比外在的条件更重要。
说到这里,我想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
02
现在人人都很努力,难的不是勤奋,而是要知道往哪个方向勤奋,如何勤奋。
二十多年前,我小时候似乎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起码不至于人人手头都报上十个八个补习班。但也不尽然。我在一个不大不小的三线城市里读书,那里的教育水平不差,有两所省重点中学,每年都有大量考上重点大学的;背后潜藏着的同样是白热化的较劲。
邻居家就有一位中学女生以勤奋著称:每天做完作业后,把七八本课外的强化练习册全部放在左手边上,一本接一本、不带喘地做完,放到右手边;直到一摞练习册全部从左手移到右手为止。
可惜,我的中考失误,高中没能考上这两所重点中学;去了一所每年没几个考上本科的普通高中里,啊,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我也在努力,也好像每天都学习到十一二点,课堂布置的作业也认真完成了;但成绩总是没什么起色。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