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贝睿 作者:刘建鸿 2018-06-20 14:56:08
小鸿五岁左右开始学弹钢琴。
开始练的时候手指总是平平地摁下去,忘了立起来。老师在课上提醒他,妈妈也纠正了他几次,可还是老忘。妈妈翻找了不少钢琴教学图书,找到一张教孩子弹琴手势的,上面画着小黑猫,″你看,手弓着,像小黑猫要跳起来的样子″,″跳起来,落下来很放松,又准备起跳″,小鸿被画面吸引了,模仿小猫弓着背″跳″了好多次,再到黑白琴键上跳。
有时弹琴小鸿身体歪歪扭扭,妈妈多提醒几次他也不高兴。妈妈就用手机拍摄他弹琴,弹一遍,让他自己看一遍,平时让他坐正,他还嫌烦,有了录像,他也想在镜头前面好好表现,多弹几次,他也发现,坐得歪歪扭扭的时候弹得不如坐正时好听,下次再让他坐正,他也不会不高兴了。
小鸿同时用左右手弹新曲子的时候,常常忘了换手,弹错音。妈妈和钢琴老师商量了下,下次学琴时录下了老师的示范弹奏,弹之前让小鸿重听一边,一听到音不对马上可以停下来;一起看谱,在要换手的地方,让小鸿自己画上个记号;小鸿喜欢唱歌,妈妈找了很多首好听的歌曲,比如《一闪一闪小星星》,在弹熟悉曲子的时候,他就能自己边弹边唱,弹错了,慢慢再找回正确的音。
小鸿弹琴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们一起看看小鸿妈妈的教孩子弹琴的技巧。
1. 生动形象来模拟动作
在练手势和坐姿时,大人的严格要求让孩子生怕犯错,弹琴变成沉重的任务,孩子就不会喜欢上弹琴。
每次要新学会一个动作习惯并非自然而然,需要反复训练和强化。用孩子喜欢的形象来模拟弹琴动作,比如小猫弓背,孩子会更感兴趣。
2. 让孩子自我评价
大人的提醒会让孩子觉得烦,而小鸿妈妈用录像的方法,让他看到听到自己的表演,感受到歪歪扭扭时弹,确实不太好听,从而自我调整。
大人一直在旁边纠正孩子自己也累,如果给孩子更多自主空间,让他自我评估,将更少抵触情绪,进步时自己也更有成就感。
3. 给孩子反馈
小鸿学着换手时,妈妈增加了两种反馈:一是录下老师弹奏的示范,小鸿可以自己比较弹的对还是错,二是让小鸿多学唱英文歌或者唱谱,一旦唱熟了这些歌曲,边弹边唱时就能够做到自我反馈和及时纠正。
使用具体、描述性的语言也是对孩子的积极反馈,要比概要式地表扬″弹得真棒″效果要好得多。
4. 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
如果在练琴的时候,让孩子多做些决定,可以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比如时间(饭前还是饭后),和谁一起弹(自己或妈妈陪),观众(动物玩偶,还是其他小朋友)、怎么弹(可否改编)等方面,多给孩子些选择,他们就越会把弹琴当做是自己要做的,而非被动接受的任务。
我曾经问过一位学生,为什么她能从小一直坚持练琴还颇感乐趣?
她说老师并不要求她们考级,在练习曲子中会告诉她们曲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曲时的经历,让他们多感受音乐的美好和练习中自己的进步,老师还常组织学不同乐器的小伙伴合作排练一些曲子,从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演奏时乐器间的衔接和相互应和,直到流畅的团体演奏,大家都能体会到团体和自己一块成长的快乐。
因此她很乐意一起排练和演奏,弹琴中也能感受到乐趣。◆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