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方音乐评论 作者:陈静竞 2018-06-19 14:57:42
浅谈儿童钢琴教育中音乐素养的培养
本文就目前的钢琴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在儿童钢琴教育中兼顾音乐素养的培养。从教师、家长、教材等各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提高艺术感悟力,形成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钢琴热”在全国各地迅速扩散,中国琴童的数量每年成倍地增长。家长们为了培养未来的“郎朗”、“李云迪”不惜重金聘请名师,各类考级、比赛、音乐会让孩子们应接不暇。以笔者所在的城市福州为例,每个月都会有不下10场的音乐会,吸引了大批琴童和家长,家长们也大多十分遵守音乐会礼仪,穿戴整齐、关闭手机、提早入场……但在演出过程中观众席上的小朋友们表现得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便成了教师在日常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培养音乐审美
2.1、教师的言传身教
目前中国的钢琴教师还是大多采用上一辈留传下来的教法,——学生来了就上课,先检查上星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再留新的作业,《拜厄》、《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这么一本本地学下去。这样的钢琴教学方法是以传授技能为主,教师责任就是教会学生弹奏一首首乐曲,忽略了音乐素养上的培养。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有很高的权威性,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尤其善于模仿,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都沿袭了老师的作风,因此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2.2、家长的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给孩子制定了一套的“行为准则”,而自己却屡屡“犯规”,给孩子形成了不良的示范。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气质和文化涵养,例如家里的琴房保持整洁外,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如油画、音乐家塑像等等,给孩子准备大量音乐方面的书籍、CD、杂志,课余时陪孩子一起看书、欣赏音乐。
2.3、教材的充分利用
选择的曲目最好有明确的标题和文字性的说明。乐曲中提示性的文字还能帮助孩子分析乐曲的重点、难点以及帮助孩子理解乐曲的体裁、风格、作曲家等。在文字说明、标题这些因素的帮助下,孩子们在学习弹奏曲子时,能将抽象的音乐转换为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和思考。
选择的曲目应有较强的音乐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曲目,不但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材所选取的旋律能否符合孩子的审美需求,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孩子喜欢动物,喜欢大自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模仿动物、描写自然的曲子。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兴趣。
选择的曲目风格多样。教师在选择曲目上往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练习曲、复调、奏鸣曲……这么一套曲子完成下来,一成不变,这对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我们应该为孩子选择丰富多彩的乐曲,如一些歌剧、交响乐、民歌的改编曲和前奏曲、叙事曲、舞曲等各种音乐体裁,同时尽可能多地接触中西方各国的音乐,以及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的著名作曲家及大师的作品。这样可以使孩子用最短的时间接触到各种体裁、风格的音乐,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
2.4、环境的耳濡目染
国内绝大多数的钢琴老师都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这就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上台表演”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考级、比赛、艺术节以及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帮助他们精心准备表演曲目,让孩子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无形中提高了学琴的兴趣。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