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典雅美术 2018-06-12 09:22:41
折纸是指利用双手将纸折成立体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其特点是利用几何造型来完成立体形象的制作。通过折纸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目测能力、空问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而且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报纸、挂历纸等薄而有韧性的纸张均可以用来作为折纸的原材料。因此,折纸活动是幼儿开展得较为普遍的手工活动之一,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
折纸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导幼儿白折纸基本术语的含义,如边、角、中一IL,线、I:t--I心点、对边折、对角折等术语的具体含义及指向,以便幼儿在折纸过程中能较快地、准确地明白教师的指导语与制作步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掌握折纸的基本规则即对齐、抹平,并使幼儿明白,如果不对齐、不抹平,那么折出来的物体形象就容易歪歪扭扭,松松垮垮.既不美观,又容易松散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适当引导幼儿学习折纸的基本技法。幼儿可学习的基本技法有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等,可通过多次实际的操作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能。
在折纸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容易忘记折纸的步骤,因此教师可采用引导幼儿学习看折纸图的方法教幼儿学习折纸。教师可事先按照折纸顺序画好步骤图,图上符号要简单、明确、易懂,然后让幼儿熟悉并识别折纸图上符号的含义,培养幼儿识图的能力。为能自己独立进行折纸活动打下基础。在幼儿第一次学习看图折纸时,教师可边教他们识图边进行折纸演示.让幼儿理解如何按照步骤图上的符号折纸。演示时.教师使用的纸要大一些,有正反面,手的动作要明确;同时,对折纸步骤的讲解用语要简练、准确、易懂,每折一步都应指明折叠的依据和标准部位,从而利于幼儿理解与模仿。在折纸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幼儿折纸技能的掌握程度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进程与教学策略,对幼儿难以理解的复杂步骤,如正反面的反复交替折叠等,教师需进行多次讲解、演示。待幼儿已能自己理解图示后,教师可逐步过渡到仅演示难点,其他部分让幼儿根据图示自己折叠的阶段。
一般而言,在折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出示一个折好的样品,使幼儿对要折的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以加强折纸的目的性。在折纸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在基本折法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