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6-10 22:16:42
一、职场妈妈如何准备母乳
母乳是宝宝的最好的粮食,世界儿童基金会建议,宝宝6个月前应该纯母乳喂养,条件允许可母乳喂养到2周岁。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母乳喂养,但是对上班族妈妈来说,母乳喂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班族妈妈该怎样给宝宝喂母乳?
为了保证上班后宝宝也能吃到足够的母乳,建议上班族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母婴分离的时候,用吸乳器吸出乳汁或自行将乳汁挤出,这样在分离的时候,即使没有宝宝吸奶,妈妈的乳房在排空后仍然能维持泌乳;
其次,挤出或吸出的乳汁用奶瓶、储奶杯或储奶袋保存,以供分离的宝宝食用;
第三,新挤出的母乳,不可在室温下放置,应冷冻或冷藏储存。冰箱4℃冷藏储存可放3-5天,冰箱冷冻室储存大约-16 ℃可放置6个月,冷藏柜储存-18℃可放置12个月;
最后,宝宝需要吃奶的时候,不可用微波炉或炉灶直接加热母乳,可以将母乳放在温水中逐渐解冻,直至达到宝宝适宜饮用的温度,解冻后的母乳不可再冷冻,不能在室温下储存,冰箱冷藏可继续放置10小时。
二、职场妈妈如何防止涨奶
如何抽出时间、空间迅速的保存母乳以及减少胀奶的不适?
宝妈们在职场上一定会遇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再者又会因为晚上给宝宝喂奶导致睡眠不足,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下,多数宝妈会因渐少的奶水与耗尽的体力而逼迫断奶。
乳汁的分泌是靠大脑裡的回馈。吃的食物裡蛋白质含量、水分多少及乳汁的排空量和规律的刺激、充分的休息、情绪稳定是决定奶水分泌的3个重要因子。
奶水分泌的7个要素帮助宝妈们稳定奶量的方法:
1、睡前一餐以亲子喂养的方式喂养宝宝
借此增加亲子关系外,妈妈也能趁机早点休息。宝宝如有夜奶习惯,则尽可能与老公协调帮忙以提前储存的奶水回温取代喂养。安排简单的亲子互动也能增进爸爸与宝宝间的交流。
2、尽可能让妈妈有持续6-8小时以上的睡眠。
早晨的喂养可以是宝宝晨起时间决定是手挤乳或者亲自喂养。重点是要记得排空干净!
提醒:两侧的最大奶水量或者亲喂后再执行手挤乳。
3、早餐量少质精以补充体力为主
汤汤水水可酌量减半,以避免工作忙碌而产生胀奶的尴尬。
4、午饭后的十分钟空档执行手挤乳
技巧上以舒适无涨感即可,无需花太多时间或想挤得很干净。妈妈们可播放手机里的音乐协助情绪放松。
提醒:手挤乳前,用纯水湿巾擦拭乳房及双手,挤的过程不需要再额外按摩。
三、职场妈妈如何催乳
1、莴笋:莴笋是很好的催奶食物。它分叶用和茎用两种,叶用莴笋又名“生菜”,茎用莴笋则称“莴笋”。莴笋有很好的催奶功效,哺乳期内的妈妈可以用莴笋烧猪蹄,这种食法不仅能够减少油腻,清香可口,而且比单用猪蹄催乳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据分析,莴笋除铁质外,其它所有营养成分均是叶子比茎含量高,因此妈妈在食用莴笋时,最好不要将叶子弃而不食。
2、豆腐:豆腐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之功效,也是一种催乳食物。以豆腐、红糖、酒酿加水煮服,可以生乳。
3、花生:花生可用于脾虚反胃、水肿、妇女白带、贫血及各种出血症及肺燥咳嗽、干咳久咳、产后催乳等病症。
4、豌豆:豌豆又称青小豆,性味甘平,含磷十分丰富,每百克约含磷400毫克。豌豆有利小便、生津液、解疮毒、止泻痢、通乳之功效。青豌豆煮熟淡食或用豌豆苗捣烂榨汁服用,皆可通乳。
5、茭白:茭白作为蔬菜食用,口感甘美,鲜嫩爽口,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茭白性味甘冷,有解热毒、防烦渴、利二便和催乳功效。现在多用茭白、猪蹄、通草,同煮食用,有较好的催乳作用。但也要提醒妈妈,由于茭白性冷,脾胃虚寒的妈妈不要过多食用。另外,茭白含难溶性草酸钙较多,尿路结石患者也应注意不要吃得太多。
四、职场妈妈奶水不足如何护理
1、哺乳期选戴合适文胸。一般情况下,哺乳期的妈妈胸部会比产前的要丰满一些,为了保护好乳房,不让乳房受到压迫,保证奶水充足,最好是专门为哺乳妈妈设计的哺乳文胸。应根据乳房的尺寸及重量的增加变换尺寸,这样不仅方便哺乳,还有利于身材的恢复。
2、喂奶前后护理乳房。哺乳期妈妈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喂奶前后的乳房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次哺乳前,用清洁的植物油涂在乳头上,使乳头的痂垢变软,再用清水将乳房洗净。每次喂奶前,都要洗净双手、乳头及乳晕,洗去乳房与衣服可能污染的细菌。喂奶后要用温水清洗,以防宝宝鼻咽传播细菌。
3、保护好乳头。乳头应保持清洁,如发生乳头裂伤,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将乳汁挤出或吸出消毒后再喂给宝宝;也可以用鱼肝油软膏或蓖麻油铋剂涂于乳头上,防止感染,促使痊愈。
4、防止乳房变形。通过运动保持胸部健美。产后妈妈到哺乳期结束后,适当进行游泳,或者进行扩胸运动,有助于防止乳房变形。游泳能通过水的压力对胸部起到按摩的作用,有助于胸肌均匀,平时看电视时,做一做扩胸运动,可锻练胸部肌肉,使胸部结实。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