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6-06 15:25:30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孩子太小了,学习唱歌有用吗”其实在我认为是有必要的。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
我们在孩子幼儿时期,给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对稳定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使其健康和谐地成长
0岁~1岁半
音乐能力的萌芽期
研究发现,新生儿能够感知各种声音。6个月左右,孩子开始能够使用自己咿咿呀呀的“语言”回应环境中的各种声音,而且随着身体动作的发展能够自己尝试制造出一些声音。
如孩子无意中碰到了系有铃铛的绳子后,铃铛发出了悦耳的声音。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会乐此不疲地不断拉绳子,嘴里还会一唱一和地发出声音。
12个月时,能够随着节奏明显的音乐手舞足蹈,并且会反复模仿自己感兴趣的声音。
18个月时,孩子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歌唱和节奏活动,即咿呀学唱期。
教育启示
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家长可以布置充满悦耳声音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1.利用周围环境感受不同的声音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和小汤匙敲打碗口,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区分辨别;在与孩子讲话的时候,可以模仿不同的声音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感悟能力。
2.积极回应孩子的“语言”
受周围各种声音的刺激,孩子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模仿或回应听到的声音。这种语言可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肢体的动作。此时,家长应敏感地把握孩子的反应,并模仿孩子的“语言”,给孩子以鼓励,为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奠定基础。
针对于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教学,作品以经典童谣及当下流行音乐童谣为主。以生动的发声方式,带孩子训练的声音。
少儿表演唱:针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作品主要以当下流行儿童歌曲或励志歌曲为主。
一、初学阶段的训练时的现象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二、平时单项的训练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这些就只能依靠老师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启发他们,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上体育课时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让他出说说身体的感受吗?还有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比较抒情的歌曲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如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