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凯叔讲故事 作者:晴天妈妈 2018-05-28 17:06:51
孩子怕的不是父母吵架,而是不会「好好吵架」
很多人会问,是不是父母一定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当然不是。
父母不吵架分两种:
一种是所有情绪和感受得到了和充分表达和合理沟通,不需要吵架。
另一种是,避免沟通,为了不吵架而不吵架。
第一种是真和谐,第二种是假和谐。
真和谐的父母一定是很好的情商教练,假和谐的父母无法真实表达自己,为了孩子而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情绪不是流动的。
孩子只能看到彼此的妥协,而看不到冲突化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缺乏真实的「冲突体验机会」。
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交中也不一定会很好地表达自己、应对冲突。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父母近十余年不说话,分房分餐,连家里老人出殡这样的大事都是靠别人传话,相互之间不仅零吵架,更是零交流。
这样的假和谐之下,家里的孩子社交都比较封闭,亲密关系也很有问题。
当夫妻遇到问题,不可避免地和另一半爆发争吵时,如果可以「非暴力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并且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反而是对孩子很好的情绪训练。
首先需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夫妻吵架很容易越吵越凶,深呼吸,暂停几分钟都是让情绪降温很好的缓冲办法。
其次,对事不对人,善用「我式」沟通法,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抱怨。
再次,夫妻也需要亲子中的共情,换位思考,想想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冷静下来后,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非暴力沟通」的底线是不对彼此进行谩骂、人生攻击,不恶语伤人。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太过激的言行,容易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评价。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我的爸爸/妈妈是个混蛋、坏人」更具破坏性了。
每对夫妻沟通模式不同,有人习惯热吵,有人喜欢冷战,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留一段时间让情绪平缓下来,然后再交流沟通彼此的想法、需求,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夫妻关系就像双人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独特模式,然而都离不开真实的表达和彼此的和解。
「灾」后重建,重点是要「和好」
父母吵架后,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和好的过程,并且真诚地告诉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
首先,向孩子解释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有冲突的,父母只是在某些事件上有分歧。
其次,坦言这次争吵是父母的事,与你无关,并不是因你而起。
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永远爱你。
如果孩子在父母争执后已经有强烈的情绪问题,甚至异常行为,有攻击性,可以通过安全的攻击性游戏帮助孩子宣泄情绪,比如打枕头、打沙袋等高强度游戏。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重演现场,比如孩子当爸爸,玩具做妈妈,让孩子可以理解真实的冲突和情绪。
当然,通过讲绘本、玩画画、玩音乐、模拟角色演动画等表达方式也都可以帮助孩子梳理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感受。
其实,在一段「完美争吵」(冲突-和解-重建-修复)中,父母真实地呈现了自己在亲密关系、社会交往中的冲突与矛盾,孩子可以以第三者的角度看待父母是如何在冲突中走向合作的。
情绪的爆发、感受的表达、情绪的描述处理与控制、问题的沟通与解决.....可以说是最好的实战案例分析了。
尤其是父母通过对立走向和解的过程,让孩子也获得了这样的情绪经验。
在「完美争吵」或者「非暴力沟通」模式中的父母吵架,孩子会学习到情绪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好好说话,好好吵架,好好重建,在真实流动的情绪中,给孩子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