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女儿派 作者:鹿妈 2018-05-28 16:52:55
这些画面在我脑海中太清晰了。
我想,小鹿长大后想起我全身心陪伴她的种种细节,比如我们一起看书,一起去乡下摘草莓,一起蹦床......
心里也会升起阵阵温暖吧。
心理学家李雪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我的一位来访者喜欢打篮球,小学时候,有一次打完篮球身体畅快淋漓,带着这份满足和快乐,儿子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和爸爸分享。
刚说没两句,爸爸立刻接过话鼓励孩子: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啊,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
听完这句话,儿子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来,淤堵在心中,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
对,这位老爸说的没有错,但是孩子想要的是“我想和你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和满足啊!”
你能看见他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你能感受到他的满足,你也能看见他的难过。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全身心的关注,莫过于此。
3、你和另一半相处的时刻
前段时间有篇很火的文章叫《爸,你早就不爱我妈了吧》,父母是否相爱,孩子十分明白。
孩子会记住父母相处的很多细节,无论是甜蜜亲昵还是争执吵闹。
文章里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相恨相杀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恐惧和悲伤,让他穷尽一生也难以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相亲相爱的父母,在孩子心头撒下安稳和阳光,让他拼尽全力也要找到自己心中那片芬芳。”
我跟鹿爸恋爱的时候,有次他给我发了一张图,图片是他偷拍他爸妈去扫墓的情景。
末了发来一句话:“他们爱了一辈子,我也想和你肩并肩一直到老,我爱你,除非更胜往昔,永不平淡......”
一方面佩服小鹿爸的情话技能,一方面羡慕他爸妈的爱情。
他爸妈相亲相爱了一辈子,到现在每周都会出去约会,一起去吃好吃的东西,去钓鱼,去拍照,去打牌。
孩子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4、你肯定或批评他的时刻
如果从小父母说你是善良的,你潜意识里也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么善良的人,所以会一直保持善良的行为,因为你觉得那像你。
如果你的父母总是恶毒地批评你蠢,长大后你就自认为表现出聪明时是偶然,表现出笨拙才觉得“像你”。
这就是肯定和批评的力量。
我朋友小爱跟很多人一样,童年里最痛恨“别人家的小孩”,但最伤她的不是这种比较。
是她妈妈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随时随地跟来家里的客人“分享”她的糗事,事无巨细地吐槽她如何不懂事。
客厅离她的房间很近,她妈妈边说边笑,声音透着墙壁直穿她的心脏。
有几次她真想冲出去,告诉妈妈,求求你别再说了。
但是她不敢吱声,不敢反驳。
因为只要她一冲出去,说的话做的事就会成为她妈妈下一次吐槽的谈资。
每次提到这些事,小爱的胸口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这也成为她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虽然我希望小鹿可以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但我不会让她活在批评,比较,贬低,怒骂的阴影当中。
就像她当初学穿袜子一样,如果我当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直接吼了过去“穿袜子都不会,笨死了”也许就没有后来自己偷偷努力的后续剧情了。
5、家庭固有的传统时刻
《时代周刊》里说:“孩子们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但对可预测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
那是你与孩子们心照不宣的仪式感。
“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现在年味变淡了,但几乎所有人都会记得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我也是,我记得每一个节日的场景,特别是元宵节。
因为到元宵节的时候,我就可以拿着妈妈捏的面灯到处走街串巷,里面的香油滋滋的冒着香味,对妈妈热切表白就是“这个真好看真好吃”。
工作过后,再也没有机会和父母一起过元宵节了,但是我妈会坚持做面灯,年年如此。
去年的元宵节,本打算像平常日子一样糊弄过去,吃点汤圆,发个朋友圈。
看到我弟给我发的图片,眼泪就绷不住了。
还是想给妈妈表白一句:“这个真好看,肯定很好吃”
无论离家多久的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家的味道。
孩子最能记住父母的5个时刻说完了,你会发现孩子能记住的,永远不是你给她买了多少玩具和漂亮衣服;她能记住的,永远是她想拥有的,她想感受到的,她想看到的。
这些也都会是她永远铭记的。
孩子能够记住爱,此刻开始我们就可以创造爱,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孩子记忆中的繁星点点,灿烂星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