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5-24 10:06:09
●写给小朋友的信
《比得兔的故事》以一封写给小朋友的信为基础:1893年9月,比阿特丽克斯在苏格兰度假时,得知她以前的家教安妮的小儿子诺尔卧病在床,就写了封信去安慰他:“我不知道到底给你写什么才好,因此讲一个四只小兔子的故事。兔子的名字叫弗洛普西、默普西、棉球尾和比得……”信上还配有素描插图。比阿特丽克斯写给安妮几个孩子的“故事信”非常受欢迎,八年以后,比阿特丽克斯想把它们出版时,信还在孩子们手里保存完好。她积累了给贺卡画插画的经验,逐渐对自己的插画有了信心,又得到周围几个知己的鼓励,开始想将《比得兔的故事》做成图书。她将草稿至少寄给了六家出版社,但却没能找到愿意出版的人。
1901年圣诞之际,这部作品终于作为个人出版物问世。这本书之所以找不到合作出版社的原因之一,就是她坚持用小开本,因为她坚信袖珍版开本适合读者的小手,且1先令的书价只有当时普通书籍的几分之一。她将首印的250册中的一部分作为圣诞礼物送人,将剩下部分以1先令加邮费销售,结果两周内就卖完了(福尔摩斯系列的作者——著名作家柯南·道尔也为他的孩子购买了一本,并对故事和文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于是又重印了200册。多亏朋友罗恩斯利牧师的帮忙,弗雷德里克·沃恩公司以全部插画改成彩色版本为条件,答应进行商业出版,并于1902年10月以板纸装订和布面装订两种版本问世。
在制作过程中,比阿特丽克斯对每个细节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在每次校对时,反复推敲文字,寻找更好的表现;用从印刷专家那里咨询来的知识,对彩色打样提出了具体而专业的修改要求;对字体、环衬、扉页、书籍设计、装订等所有环节都倾情参与,提出意见,力图推出完美的作品。虽然从故事的诞生到第一次商业出版花了九年时间,但《比得兔的故事》一出版就受到小读者的广泛青睐,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不断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比阿特丽克斯后来写道:“写给每一个现实中生活的孩子,我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比得兔的故事》是写给孩子的,不是应约写的,我认为这就是它成功的秘密。”
●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的艺术高度
从今天图画书表现形式百花齐放的标准来看,“比得兔的世界”图文结合形式固定,似乎显得不够活泼,不过仔细玩味细节,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其结构十分讲究。文字不仅拥有高尚的品味与无穷的韵味,还考虑图文分工合作时所需要的谨慎与节制,在表面紧凑流畅的故事线索里,埋伏着对人类冷静而透彻的讽刺与调侃,雅俗共赏。图画中,她看似漫不经心画入的细节,却多半都可以寻找到某种象征意义,十分耐人寻味。
比如说,在《两只坏老鼠的故事》里,“汉卡·曼卡得到了那个摇篮,还有露辛达的几件衣服。”的那对页图上,描绘汉卡·曼卡穿上得到的衣服后,角色变成了呵护宝宝的妈妈。娃娃之家的物主小女孩的保姆说:“我要装一个捕鼠夹子!”时,画面告诉读者,老鼠父母会告诉孩子捕鼠夹子的危险。
比阿特丽克斯处处采用这种图文配合的方式,可知她很熟悉小读者如何理解她的故事;比得的爸爸被麦格太太做成了馅饼,这乍一看显得残酷的细节,比阿特丽克斯还是写出来,并画出来(这幅图1902年商业出版时由于印张的关系被删除,在2002年弗雷德里克·沃恩公司推出百年纪念版时,与其他5幅图一起重新放了进去)。兔子一不小心被人抓住吃掉是自然界的规律,比阿特丽克斯并不轻易遮掩这种所谓的禁忌(而且,馅饼这一题材是自鹅妈妈童谣以来在许多英国文学里经常出现的一种诙谐);比得妈妈深知儿子鲁莽冒失的脾气,事先再三嘱咐。但调皮的比得还是免不了惹祸,妈妈仍然宽容接纳那个仓皇失措、逃回家的儿子,给予温柔的“惩罚”(妈妈让不舒服的比得喝的甘菊茶,有平复激动心情、缓解紧张情绪、帮助睡眠的功效,这在当时的英国家喻户晓);老本杰明兔先生把被猫扣在筐子里的儿子和比得救出来,责打他们后,“把那包洋葱拎出来”走出菜园子。如果是人的爸爸,不会从别人家菜园子偷东西,刚才被拟人化的老本杰明在这一瞬间又恢复到兔子的形象!而且仔细看,他还顺手拿了一把莴苣呢(这又是上述的写实与幻想、科学与拟人化的绝妙结合);爱面子的猫妈妈在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时,试图让孩子们扮演懂事的好孩子,结果是不出读者所料地丢尽了面子;差点送命的杰米玛·帕德尔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救出来的蛋被保护自己的猎狗吃掉,后来终于能自己孵蛋,但却没能全孵出来,她还逞强说,都是因为神经太紧张了。这些角色塑造得多么逼真可爱,多么富有人情味儿!
比阿特丽克斯的作品,其底层蕴含着她自己的心里话和对事物的看法:在《比得兔的故事》结尾,她并没有对淘气的比得安排严厉的惩罚,只是让比得受到了自食其果式的小惩罚;在《汤姆·猫咪的故事》里,小猫咪们闹得完全破坏了妈妈的茶会,但波特的笔触似乎袒护着小猫咪们。小读者在此得到那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发泄,同时也能看出,作者通过这种表现方式,得到了在父母监管之下未能得到的精神自由和解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