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早餐 2018-05-19 14:40:27
误区1
孩子必须听从父母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多事情在父母尚未注意到的时候,孩子们早已了解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父母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怎样做、怎么说,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爱好受到干涉,即使不说,心里也十分不满意。特别在孩子的看法与父母所说的大相径庭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已悄悄形成了。当父母在唠叨孩子并不喜欢的事情时,父母的话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让父母的威信贬值;另一种就是扩大双方的鸿沟,相互产生不信任感。
误区2
孩子应圆家长的梦
让孩子圆自己的梦是不少家长的愿望,有这样的愿望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必须考虑到,孩子虽然接受了你的遗传,但他不代表你,他只代表他自己,因此孩子将来做什么要根据他的个性与潜力来决定。另一方面,今天的生活背景与当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选择职业时还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只有让孩子做好多种准备,他们才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误区3
孩子是生活的全部
孩子是家长生活的全部——很多父母有这样的观念。在孩子面前抱着这样的心态,很快就会被聪明的孩子感觉到,久而久之会变成孩子制约父母的杀手锏,成为孩子任性、不服管教的根源。教育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不应该成为家庭生活的全部,父母在养育孩子之余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对孩子、对父母都有好处。
误区4
爱孩子就要零距离
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放开手;还有些家长喜欢什么都不回避孩子,甚至夫妻之间的感情表露、争吵等都让孩子亲身经历,还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更有感情。其实距离产生美,家长完全用不着和孩子零距离,必要的放手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且可以避免父母因为不慎而伤及孩子稚嫩的心。
误区5
家是无拘无束的
家是休息的港湾,在家里就是要让孩子放松,不要加以限制——这种想法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订一些家规,让父母子女之间有章可循是完全必要的。对分配家务、零用钱、看电视、吃零食、外出娱乐等孩子容易过头的问题做些规定或要求,并坚持实行,对孩子的成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误区6
学习占据生活全部
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创造适当的条件,让孩子学得好一点是完全应该的。学习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家长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空间。在紧张学习之余,让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而且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有时候做些功课外的事情,多接触社会,反而可以触类旁通,启迪智慧。
误区7
包办代替孩子的决定
在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不少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关系孩子学什么、选择志愿这些重大事情上家长都不习惯与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这种思想是不恰当的。有句俗话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作人,将来也成不了人。人做决定的能力也是慢慢成长的,如果我们老是不给孩子机会,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自己做出决定。还需要强调的是,经常有机会自己做决定的孩子,对自己就比较有信心,而自信是做人、干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孩子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的时候,大多会产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此时,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在充分理解、同情和体谅的基础上,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循循诱导,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横加责骂,没完没了,却会适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无心思改。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