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5-16 15:52:14
2、分组研读课文,让学生结合郭枫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他作品,对作品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研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想做一只山林中的鸟,其实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处可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② 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
③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并在此时引入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他的作品风格介绍,并可适当选择他的作品《草虫的村落》,让学生在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此处的研读,主要是想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及相关作品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3、自主研读课文,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进行品评,体味其中的深刻哲理,并可适当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却含蓄隽永,富有深刻的哲理,体会这篇文章中的哲理应该成为文章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 美读课文,积累佳词美句。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出美感。
(诗化的语言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读出它的美感,让学生在美的语言中体会感受文章,会比老师去教要好得多。)
2、对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前几课点评的内容,指导他们抓住文中生动精美的字词、关键的句子、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手法等进行点评。
(在这一单元中,学会对文章进行点评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训练。同时,品味语言的妙处也应是处在语言积累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
3、小组交流点评内容,推选好的全班交流。
4、把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和段积累下来。
教学后记:
在《空山鸟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次发现语文教学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即是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有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语文课中,学生要有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这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对诗化语言下的深刻哲理的体味,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我把体会诗化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计第一个环节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景象,营造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为了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到的景象。再用富于诗意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被营造了出来,而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描绘“鸟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与“鸟语”,这不是对第一个环节中安排的重复,而是在有了对课文熟悉的前提下的对课文内容的再巩固,是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优美语言的运用,也是学生的一次审美体验。在这个审美环节中,学生对于文章中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读课文。要想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对文章作者有更理性的认识。为此,我引入了作者生平简介,并把他的一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前面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或感性认识,为全面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这时的分析中,我们将不仅看到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感性认识,也将看到他们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性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应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语文味”的地方,它既有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又有对优美文字的点评。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安排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这个环节应是这次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评中去思考。在读与评中,把前面环节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都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有全面收获。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语文味”使得学生们不仅学得热情投入,而且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这就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课自己的特色,否则,一味的求新求异,最终会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猫”。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