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5-12 11:12:55
钱学森怎么回答我们呢?
生答。
投影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大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自由读读这句话,再圈圈画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中秋之夜和留学生们一起时说的)。
是啊,当时,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再读一读,品味一下。
假如你是钱学森,你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激动、坚决、慷慨激昂)
指导朗读:恩,钱学森的内心如波涛难平啊!谁来读好这份沉甸甸的情感。指名读。
是呀,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二
他的这份爱国情并没有祖国贫贱而动摇,这就是——贫贱不能移(板书)
三、钱学森归国
既然你那么想念祖国,祖国也是那么需要你,钱学森,你赶快回来吧。会那么容易吗,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从哪知道的,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告诉我。
投影出示。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善于感悟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
生:敌人肯定不让他回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外书。
师:你能处处留心,很好的习惯。师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古代和现代,以及国家之间的人数都不尽相同。我查过资料,美国的一个师,人数是一万七千左右,那五个呢?
钱学森的作用果然巨大,所以,那个美国军官后来还有一句话,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
善于想象的同学,你猜测一下,敌人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会采取哪些卑鄙手段?
师总结: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出示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
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三次心灵对话吧,此时的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他对自己说。
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得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可是,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虽然这五年钱学森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这就叫——威武不能屈(板书)
师述: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引读)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四、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师讲述:钱学森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他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07年他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出示颁奖词)这时对他的评价,齐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科学巨匠,却于今年的10月31日8时与世长辞了。他的离世,举国皆哀,为失去这样一位品性高尚的科学伟人而痛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1月6日,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前去吊唁的人群数不胜数!人们不光敬佩他为国作出的杰出贡献,更敬仰他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感。
同学们,钱学森的殷殷赤子心,拳拳报国志,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好多象他一样的人,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全世界海外华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来听听吧。(播放《我的中国心》,学生倾听)
大屏幕投影钱学森各个时期图片资料(追悼会)。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把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永记心中。(出示)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2)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3)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我们的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五、布置作业(出示)
板书设计:
钱学森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