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5-09 18:11:15
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出示下列材料: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
2、“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他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他老病僵卧之时在梦中亲临前线,斩将夺关,尽复汉唐故地。
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他写出了对朝庭不想收复失地的深哀巨痛。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他写了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
7、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读读全诗《示儿》
8、小结: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
9、感情读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
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吧!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读再次释放。)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2、生讨论回答。
2、出示材料:
○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杂诗》之四)
○陆游死后66年,元师灭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霁山先生集》卷三《书陆放翁书卷后》
○陆游死后79年,元兵败宋于厓山,宋亡。
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
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
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死。
……
这些都不负陆游爱国之诗教育的结果。
4、师述: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着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结课:
○设问:在今天,我们学习《示儿》这首诗有什么意义?
○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附网友评:
我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合适,仅供参考:
1.古代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读读背背,即读熟了,背会了,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因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靠什么呢,靠的是诵读,要做到熟读称诵,但是从你的设计来看你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
2.关于作者等相关资料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查资料,课内汇报即可,这样效果更好。
3.你的拓展延伸到第三条即可,后面的我觉得就不必了。因为遗嘱是给家人的,和岳飞等恐怕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你要反映的是家人遵照遗嘱奋起抗金就可以了。
总之,你要把重点放在通过熟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读得一定要充分,必须做到熟读称诵。
——新疆胡杨林
我觉得你让学生读得太少,因为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诗,其它的内容只是为了帮助学懂这首诗的,所以,不能把主次颠倒了。
昨天,外甥到我家来,说学了三首古诗,我让他读读,可是《游园不值》连作者一共才三十几个字,他就读错了三个字,说明老师在上课时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多读,那讲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要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当学生能满含悲愤地读出诗句时,你能说他们不懂吗?
你的设计,背景材料介绍得太多了。当然,背景的介绍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有利于情境的设置,但这不是无限制的,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以诗句为主。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