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幼儿家庭教育 > 性格培养 > 正文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来源:超级育儿师 2018-05-08 11:13:03

说两句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个家庭的小太阳。因此,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所经历的变化都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比如,有不少孩子,当他们成长到七八岁甚至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做事拖拉,丢三落四的情况。有的还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这让许多父母好似热锅上的蚂蚁,烦躁、焦虑、担忧、不知所措……

  先来说说孩子做事拖拉的问题。清晨催起床,出门前催吃饭,回家催写作业,晚上催睡觉……相信许多家长对这样的字眼再熟悉不过了。往往是父母烦躁得不行,恨不得能够上去帮他们把事情都给做了,可孩子却可能一脸无辜,依旧“淡定从容”地磨蹭着。

  其实,从心理学层面上看,能够解释孩子做事拖拉的理论有很多。例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拖拉可看作是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任务本身对自我构成了威胁(羞耻感、自尊受损等心理失衡状态)而产生的对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因某种内心冲突而产生的被动攻击;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磨蹭和拖延是因为个体缺乏行为动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个持续存在的拖延是因为曾经的某个拖延行为得到强化的结果,比如虽然某次考前作业拖延,但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于是老师没有对其进行批评,反而夸TA“头脑灵光”。

  其实,不论哪种理论,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的拖延并不一定是有意而为之,甚至自己都没觉察出背后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拖延时,首先能够慢慢放下自己焦躁的情绪。因为情急之下的催促,往往给孩子带来的是抗拒心理,这无形之中成为了更大的强化和刺激,更有可能加剧拖延的程度。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做到“多提醒、少催促”,不妨通过做“选择题”的方式给孩子呈现拖延和不拖延的不同结果,让孩子自己处理和选择,并在做得好时给他们适当的奖励。久而久之,培养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计划。

  另外,让孩子承担因拖延而带来的结果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几经提醒但出门前依旧磨蹭,导致迟到被老师批评;几经提示但依然拖延而完不成作业,导致第二天被罚站……当看到孩子为自己的拖拉买单之后,家长也不必翻旧账进行指责或说教,而是保持冷静,表达自己对这个结果的同情和安慰。几次之后,这样的体验本身有助于孩子自己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把拖拉行为约束在一个可控的范围。

  关于孩子的“丢三落四”,客观地说,孩子在六七岁、七八岁这样的年龄段忘性大其实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只不过,父母们总会担心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长久下去是否会对今后的生活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等等。而根据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理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定向阶段——这就意味着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关注点以及好坏评价的出发点都是首先看能否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即使家长会千叮咛万嘱咐要记得带好文具、别落下饭盒之类,但很可能都是徒劳。因为这些并不是孩子们最优先所能想到的事。

  这时,我们可能会听到有的父母说:但并不是每个小孩都这样呀,为什么邻居家的某某就比我们家的小孩做得好,并不会那么丢三落四呢?是的,我们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形,而且可能还不少。这与其说是个体差异,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取决于父母为他们所提供的榜样和策略。换言之,面对孩子的丢三落四,家长其实是可以有所为的。例如:

  为了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聚焦关于时不时忘带东西的现象,让孩子初步意识到这样的习惯其实是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的;

  接着可以和孩子探讨每天在不同场合必须随身携带的物件以及设定相应物件所应摆放的位置(必要时还可用标签来提醒),并帮孩子制作一张列表清单让他们经常能够看到,起到无声提醒的作用;

  当孩子收拾东西时也不轻易打扰;

  当看到孩子遗忘东西时,家长自身也应保持一定的耐性,不一定马上提醒,而选择让孩子自己进行回忆……

  此外,除了这些正向的引导之外,还可以附以一定程度的“惩罚”。比如:

  当一个文具弄丢了,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来重新购买,占用自己的玩乐时间去文具店独自完成挑选和购买活动;

  通过这个过程来让孩子承担丢三落四的结果,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对日常保管物件的意识也起到强化的作用。

  最后,顺便说一种情况。如果像本文最开始提到的那样,孩子长期除了做事拖拉、丢三落四之外,还同时伴有注意力集中困难、上课走神、学习困难、行为冲动等状况的话,需警惕是否可能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问题。因为这些表现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这时候,家长们可能就需要考虑求助正规的治疗,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和行为训练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