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5-05 15:23:47
思维能力就是我们常说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和工作能力等一切能力的核心,所以提高思维能力很重要。
正因为思维可以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做出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把思维着的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那么,怎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思维能力呢?
(一)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
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问题可以分为科研问题和学习问题两类。
科研问题是为了解决社会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课题。例如,怎样检查癌症?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癌症?这些问题正是人类没有解决或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习问题是为了解决个人未知而提出的课题。例如在地上滚动的小球,为什么越滚越慢?为什么水壶里会有水垢?为什么饭后不要从事激烈的活动?
正因为问题在学习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它。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可见,要想推动思维的发展,就要自觉地使自己进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去。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社会或个人所急需解决的,即认识到问题的意义以后,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呢?
(1)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很重要。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要通过思维给自己提出问题。就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课外活动时,甚至对考题的合理性,都要通过思考给自己提出问题,进行钻研,这样,学业才能大大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肯动脑,有些问题会自然产生。
经过思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维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止步。
(2)上课要积极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个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在课上总是引出颇有趣味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有时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有时从实验现象中引出问题;有时从生活实践中引出问题等等。面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课外,也不要采取等待的态度,消极地去听同学的解答或老师的说明,而要主动参与讨论并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确。由于是上课,自己想得对或错都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或纠正,这对于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少学生学习水平低,突出表现在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外的负担重。原因之一是上课时自己退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成为思维活动的旁观者。
当然,有的学生也想回答问题,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对让同学笑话,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中答错问题本是正常现象。答得不对,引起争论也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再说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正是培养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难得机会,不应轻易放过。
(3)敢提问,会提问
自己发现问题以后,经过独立思考,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时怎么办?只有请教别人,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明明有问题,却不敢问人,原因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们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这种现象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比较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