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站资源 2018-04-25 16:29:25
此外,有研究认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宝宝,也容易出现入睡后抽动。
7.为什么学会翻身,夜里就睡不好了?
大运动发展期和大脑发育跳跃期,面临大量的学习和记忆工作,而快速眼动睡眠(REM)正具有存储、整理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在此期间睡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类似于白天文件杂乱地放在电脑桌面,晚上下班后电脑内部在做磁盘清理,将不同文件放到各个磁盘内。
宝宝在学爬、学坐、学站期都会干扰到睡眠。对于大脑来说,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对睡眠的影响也最大。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走出了迷宫,非常兴奋,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
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容易出现梦中惊醒、翻身、抬头等干扰睡眠的现象。
在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期,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运动刺激就相应减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不好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
宝宝有时候在睡梦中出现翻身翻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等情况,家长可以温和地帮助复位,但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以不变应万变,耐心等待是更好的选择。
8.病已经好了,怎么还是醒那么多?
宝宝本来睡得挺好,但自从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次。这是个常见的困扰,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原来的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种现象与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偶然的原因醒了,但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调整,就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
佐证是,原本不在11点夜醒的,如果家长连续三四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之后宝宝就可能会在这个点主动醒来,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宝宝的睡眠情况。
习惯性夜醒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打破原有的习惯,才能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9.后半夜吃完奶1小时必醒,比闹钟还准,为什么?
妈妈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 5点这种“对表醒”,其间隔往往是整点或半点。此外,还涉及习惯性夜醒,如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地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很可能还是如此。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等原因。
10.不是饿了也不是不舒服,怎么还醒那么频繁?
有一项研究曾经在网上疯转,其结论是“婴儿频繁起夜是为了不让爹娘有力气生老二”。笔者觉得好笑荒诞之余,似乎也有那么点道理。
言归正传,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进食量小,一顿吃完后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夜醒频繁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夜醒的主导因素,尤其远远小 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习惯导致的。
类似于成人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要摸出手机看一眼现在几点了,发现“哦, 才半夜”,于是接着再睡。要是哪天怎么也摸不着手机,有人可以接着睡,但还有人很可能接下来就难入睡了。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当然婴幼儿睡眠相较于成人更复杂一些。
电视里面常出现这样的画面:阳光照在主角脸上,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一下子惊醒了。
对婴儿来说也是一样,宝宝睡前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吃着奶睡着了,醒来却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有的宝宝可以继续入睡,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
但有的宝宝从来都是被抱着奶睡,根本没有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这类宝宝认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那哭也是难免的了。
入睡时和睡眠中的环境不一致,孩子会很警觉地经常醒来以确认睡眠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觉自然就很轻了。
当然宝宝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夜醒不等于饿。大小便、湿疹、冷热、白 天受到了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甚至蚊子咬都可能引起宝宝夜醒,妈妈要冷静判断,不要一醒就喂奶,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因,这个后文会再具体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