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4-23 12:06:18
六,如何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1,始终坚持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对事不对人,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学会用“我”字开头而不是“你”字开头的句式来保护孩子的自尊(比如:这事我有点想不明白,这事让我感觉有点难堪,我感觉有点受伤失败……而不是:“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讲理、过分……”)批评过后要表达对孩子的爱依旧。
2,孩子的很多错误、缺点背后其实隐含着正面的动机,关键是家长能否发现。只有肯定了孩子的正面动机,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批评。比如,孩子和同学打架了,这本身是个错误,但是,如果你是这样开始和孩子谈话的:“我相信你绝不会无缘无故动手打人,一定是有什么原因伤害了你的自尊,你才忍不住动手的,是这样吗?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哦原来是这样,妈妈理解你,谁没有自尊呢?保护自尊心是每个人都会去做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想,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有没有比动手打人更好的处理办法?”——我相信,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七,沟通不轻易说不,先跟后带更有效。如孩子说:“我老考不好,我觉得没希望了,我想不到办法……”不能上去就呛:“你想过多少办法,你努力了吗?你做了多少努力?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其实家长可以这样回应:“是的,这件事确实不容易(认同孩子感受+正面表达这件事)。基础不太好,课程也越来越难,大家的竞争也很厉害,所以,想很快就能看到明显进步有些难,如果有可能,最有可能的办法会是什么呢?”(松动孩子固化的信念,带出处理事情的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把他心里想说的干脆替他说出来,你不让他说,他心里仍然是这么想的,干脆说出来,然后才可以心平气和探讨更多可能性。
再比如孩子说:“我恨那个老师,我极其讨厌他……”我们不能条件反射似地回应“怎么能这样想?对你有好处吗?多大的一点事,就这么些小心眼。你自己没错吗??”这样的话基本后面的沟通就没有了。可以先跟后带:“我理解,这件事可能是对你造成了伤害,换了我,可能也会不开心。”
八,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你说得多对没有用,孩子是否听得明白更重要,不要自顾自讲道理。你观察一下,你讲的时候,他明显不接纳,就得调整,因为我们追求的是效果,不是自己的有道理。我们会发现,有时,优秀的家长不一定口才非常好,他们只是擅长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而已。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可能只是想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不知所措。”没有孩子生来就甘于落后,但他的成长经历中让他经历了太多挫折后,自我价值感已经很少。所以,假设对一个上课打嗑睡的学生,应先找到孩子真实的意图,也许他会想,我实在感觉累,现在听不进,还不如睡一会,睡一会醒过来,效率还高一点。对这种想法怎么办?仍然可以肯定;你的想法也许是对的,但是,能不能再调整一下,下课时休息一下,这样上课会精神很多,然后再改变孩子的行为……
总之,世上没有不要好的孩子,只有无力的孩子;没有拒绝关心的孩子,只有讨厌父母的“隐性暴力”的孩子。先接纳他们吧,再影响他们!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