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4-22 09:10:13
【小树苗的爸爸妈妈】
①把拖鞋藏起来(小树苗不见了拖鞋,拼命哭)
②爸爸给小树苗买来“米奇”拖鞋,每年买一双(小树苗一双都没有穿过,爸爸买来的拖鞋只能当摆设了,妈妈打算送人)
③爸爸妈妈想方设法带小树苗去饭店吃饭,饭店里都规定“衣冠不整者不能入内”。爸爸妈妈就可以对小树苗说:“穿拖鞋是不能到饭店里去吃饭的,会饿肚子的。”小树苗走到饭店门口,使劲拉着爸妈的衣脚说:“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家吃饭吧”。
④逛街的时候,我们很注意地带他去童鞋店,让他看看琳琅满目的鞋子,让他知道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他脚上的拖鞋是最好的。他一点都不为所动。
⑤难道我要把拖鞋像阿文的妈妈一样剪成一块一块的?
[小毯子最后的结果]
现在,不管阿文走到哪里,身体上都带着一条小手绢儿。
【小拖鞋最后的结果】
他还是依旧穿着他的宝贝拖鞋,而且左边的鞋子穿在右脚上;右边的鞋子穿在左脚上,散步、奔跑,他都这样很“别扭”地穿着,很开心的样子。
{一树妈妈的话}
阿文的妈妈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阿文对毯子的依恋情结。
小树苗的妈妈笨笨的,想不出好的办法。
她只有等待。
小树苗的妈妈小时候也像小树苗一样喜欢抱着洋娃娃,喜欢得每天离不开它。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洋娃娃不知不觉地离开了我,我又有新的喜欢的东西了。
喜欢一样东西,说不上原因,就是喜欢;依恋一样东西,也说不上原因,就是依恋。长大之后,再回忆起来,还是很温暖的。有一段回忆留在生命里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我就等吧,等待小树苗渐渐长大,等待那种不知不觉将发生的变化。
阿文的小毯子,小树苗的小拖鞋,值得回忆的童年……
童年的真相
——柯倩华◎童书评论人
很多孩子有一条爱不释手的毯子,或是布偶、小汽车之类的小东西,不论去哪里都随身带着,就像阿文和他的小毯子形影不离,令大人匪夷所思。
心理学家会从“安全感”的观点来看阿文和小毯子的关系。孩子的世界到处有警告和限制,有困惑和疑虑,他们不停地成长,等于不停地在适应随成长而来的变化。所以,他们需要有稳定和连续性的感觉,来平衡变动所造成的不安。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小毯子不仅是提供安全感的“东西”,也是阿文的“朋友”。从大人的科学观点看来毫无生命情感的毯子,对喜爱它的阿文而言,却是有情有义的主体,“我喜欢的东西,小毯子都喜欢。”;也是亲密忠实的同伴,跟着他高兴(游戏)、害怕(看牙),陪伴他度过每一个独处的时刻。对阿文而言,小毯子独一无二;在阿文的想象里,小毯子真的需要他。大人命令他放弃小毯子,就像逼迫他背弃一个朋友,切断一个相亲相爱的关系,大人的理由何在?
爸爸妈妈说,小毯子又破旧又脏。阿文不以为意,就像不在乎全世界都说他的好朋友是丑八怪。只因为大人看不顺眼,就要小孩丢弃所爱,似乎不大正当,隔壁的阿姨搬出堂皇的说法:“阿文长大了。”这是成长阶段理论帮助大人了解孩子之后的负效应,使许多大人紧张担忧,怕孩子没有按照理论做人:做了这个阶段不该做的,或者没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例如:拿着小毯子,“像长不大的孩子”。
小毯子真的妨碍阿文的正常发展吗?我们仔细观察他的表情、语言、动作,他的伶俐机智和丰富敏锐的情绪,不正为他的健康正常,提供活生生的证据吗?况且,“长大”是内在生命人格的成长,不因外力强制而产生,不由外在形式包装而决定。强制没收阿文的小毯子,会使他“是”一个长大的人,或者,永远只是“像”长大的人?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