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4-19 14:32:33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68~69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练习“试一试”以及第70页“练一练”。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材首先安排了例1和例2,通过教学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与除法的关系,进而描述比的意义,介绍比值的概念。然后通过随后“试一试”中,通过让学生把3:5分别改写除法算式和分数,进而说明比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接着启发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与除法的关系,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比的后项不能为0。“你知道吗”结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介绍了有关“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希望有参与活动、展现自己的平台,而不仅仅只满足于从老师的传授中习得知识,同时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的认识,而这又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所以设计了“洗洁液配比”动手操作环节和小组探索“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在动手操作环节中他们都很跃跃欲试,很好地体验到了比不仅是具体数量的比,还可以表示份数的比;在小组合作环节中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积极交流,并在交流中去发现规律,习得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为了让孩子更好感受比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还设计了生活中的比,学生也在这一环节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谈体会这一环节中,看到孩子也深刻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并让学生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初步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认识“黄金分割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课前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用这个杯子倒不同的份量,满杯为一份,再倒进烧杯里,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变化?这些颜色一样吗?
不同的份量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 板书:蓝色杯数 黄色杯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比。
刚才我们调配了颜色,换一换果汁和牛奶吧。
1、引入比
示例: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课件)
师:用学过的知识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说到比,师:你用到了比的知识,真厉害,但是要把他说完整,果汁杯数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等会我们再一起来学习)
生:牛奶比果汁多1杯;
果汁比牛奶少1杯;怎么算的?
小结:可以用减法比较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
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3|2;(连着说)
师:怎样列式?(随机板书)2÷3=2/3;3÷2=3/2;(指着板书说)
小结: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认识比。(板书)
2、用比表达
师:刚才我们说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齐读)那这里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真是会变通!(齐读)
3、看书自学,比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比还有其他哪些知识呢?好,翻开书本68页,自学例1部分的全部内容。有一个要求哦,看完以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了解到了比的其它哪些知识?
师:掌声示意停,谁来?
生:2比3可以记作2:3,
师:比怎么写?两个小圆点写在哪个位置?——中间,它叫——比号
生:3比2可以记作3:2。
生: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2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3是——比的后项
一齐说——2是比的前项,3是比的后项。3是比的前项,2是比的后项。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质疑,明确比是有序的,加深对比的理解。
师:哎,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2杯果汁,这里是比的前项,这里又成了比的后项?
生:第一个2在比的前面,叫比的前项,第二个2在比的后面,叫比的后
师:是由它在比的位置决定的。
师:第一个比代表的是谁和谁的比?第二个呢?
生:第一个比是果汁比牛奶,第二个比是牛奶比果汁,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