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正文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

来源:幼教网 2018-04-19 12:39:03

说两句



  但问题是他们的研究发现,学习好的孩子也容易网瘾,原因是什么?是单一评价体系导致的。就是学习好的学生,他受到的评价只有一个,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别上网,别玩游戏,别看闲书,你就学习。这些孩子受到的评价很单一,学习好就是好学生,考的好就是有前途。这个孩子乖乖地听家长的,一上大学,父母不能守在身边了,住校了,跟同学上网吧,在网吧过夜,这么好玩,以前不知道,太好玩了。他又聪明,聪明的孩子玩游戏也是高手,而且他没有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他突然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大学开除的学生大概一半以上都是网瘾的。这能不让人不担心吗?所以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另外一个很现实的故事,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讲对孩子要进行一种表扬,赏识、多鼓励。对不对呢?当然,“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它肯定符合教育规律,但是“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一句话,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很多家长发现,当今的孩子受不了批评,做父母的不敢批评,不会批评。

  这样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倒霉,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是大实话——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委屈、受到冤枉、受到打击、挫折,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完全幸免。有这样的可能,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能听表扬,不能受批评,那孩子就陷入是危险中了。所以说,我们的孩子一定要进行抗挫折的训练和教育。

  现在国际社会创造培养一种具有弹性的人,培养弹性的儿童。什么叫弹性?就是心理状态像弹簧一样,受到压力给压下去,过一会他自己回来了,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利,倒霉的事儿,心理健康的人善于心理调节,倒霉的事有,快乐的事也有,炒股票昨天亏了,今天赚了,总的来说还可以。健康的成年人会有一个自我修复的能力,孩子也一样,要有弹性,扛得住挫折。因此,我们的教育就得让孩子明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既要表扬,也要批评。

  父母是什么?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路标,得告诉他什么不能做,一定要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行的。抽烟可以吗?喝酒可以吗?不可以,吸毒更不可以。必须得告诉他,有些事是不可以的。所以说,通过这样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第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我们经常遇到家长与青春期孩子的关系问题,上中学,上高中的孩子叛逆。有家长想跟孩子说话,孩子根本就没话说,进自己的屋里不出来了。我们想教育他,他连听都不听,怎么办呢?

  这里做一个分析,父母什么时候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什么时候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困难,不是父母讲的内容不对,而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问题,所以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改变明天从改变今天开始,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

  很多父母经常要加班,要应酬,回家很晚。有的父母回家晚了,对孩子说话就三句话:看到孩子还没睡觉,父母就说: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这样的沟通太简单了。孩子不是机器人,不是只输入三个指令: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没话,这哪儿行?

  那父母要怎么改?回家看孩子还没有睡觉,父母要到孩子身边坐一会儿,摸摸脑袋:怎么样宝贝,今天过得开心吗?有什么新鲜事跟爸爸说一下。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的观察孩子的表情,孩子的表情写满了成长的密码,你不要以为孩子每一天快乐的上学,快乐的放学,不一定。孩子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未知,每一天都可能发生父母根本想不到的事情,父母要多问、多听。

  儿童教育的艺术首先就是倾听的艺术。为什么?孩子说:今天谁谁打我了。有的父母就不明白这个:啊?打你,你怎么不打他?他打你一下,你打他十下。孩子说:我打不过他。父母说:真窝囊,哪像是我的孩子!有的父母听孩子讲一句话,就有一百句话等着孩子。孩子看见你这么能说,老是说他,他就不跟你说了。孩子只要不愿意跟父母说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父母的最大缺点就是话说得太多。父母的话是滔滔黄河,滚滚长江,父母一开口就把他给淹死了。怎么办?要少说多听。是吗?谁打你?为什么事啊?打你哪儿啦?你是不是很难过?父母用心问,孩子就一个劲说,孩子把话说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一个人对别人说越多的话,他会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我说完了,我说的对吗?你怎么看?他就会用心听你的话,这个时候父母再给孩子一点建议,你看这样行不行?那样可以吗?建议,记住是建议。倘若父母能这样帮助孩子,孩子就愿意跟开口说话,孩子愿意把事情告诉父母,这样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很多父母都小瞧自己的孩子了,孩子其实是研究大人的专家,比如孩子给别人起外号会起得特别准,非常善于抓特征。父母千万不要糊弄孩子,你要真诚的对孩子,真对他好。

  曾经在全国调查发现,好多父母想不到,中小学生对父母最不满意的是什么事?说话不算话。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带孩子叫“哄孩子”,“哄”字后面往往带的是“骗”。

  孩子的事要和孩子商量,再小的事也要跟孩子商量。到了暑假,各种班,不要说给他报了五个班、八个班,跟他说:孩子,今天花了多少钱,你好好学习啊。孩子说:你跟我商量了吗?父母说:你懂什么啊?跟你商量什么啊!父母这样就是不尊重孩子。如果我们的法律规定,一切跟儿童有关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相信亲子关系会有很多的改善,当然要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适当的听取孩子的意见。

  第三: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曾经遇到很多父母咨询,孩子不爱写作业,写作业坐不住,老看电视,老玩游戏,怎么办呢?父母说他八百遍,就是改不了。其实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说的越多越改不了。

  怎么回事呢?一个著名的儿科教授说过一个人对别人讲话,一句话重复三遍就等于对别人的折磨。我们中国父母对孩子说的话都是克隆人的话,全中国的父母跟孩子说的话都一样。在这里模仿一下,最核心的话就是,别看电视啦,赶快写作业,你不好好学习,你能考上重点中学吗,你考不上好中学,你能考上好大学吗?你考不上好大学,你将来能找到工作吗?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好的工作不好找,将来你喝西北风啊。这种话跟孩子说一遍两遍可以,有点危机感,父母要是重复几百遍,那就成了一堆噪音,除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之外,没有别的作用。

  所以说,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习好。他需要的是帮助,不是唠叨,唠叨不能解决问题。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语言,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这么说,有点不太好懂,举个例子,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带手机,大家一进会场都把手机按振动,或者关机,这就是一个好习惯。又比如,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手会不由自主的动来动去,甚至打电话的时候,不拿手机的那只手也会动,当让他完全不动去说话的时候,他会觉得很别扭,这就是习惯性动作。一个人的动作70%以上都是习惯动作,习惯动作的形成他是神经系统的改变,是一天一天的形成的,很复杂的。

  北师大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打过一个比喻,习惯就是“心里头痒痒的”。这句话真的是很绝——什么叫“心里头痒痒的”?就如同很多女士一看到大商场,心里就痒痒的,有钱没钱都进去逛逛。山东人有吃饺子的习惯,湖南人、湖北人有吃辣椒的习惯,这个习惯是非常强大的力量,父母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习惯的培养。日本的教育家说得好,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的本事要用在孩子习惯的培养上。

  又比如,人类什么习惯养得最好——最常见的就是洗脸。其实一个月不洗脸有危险吗?没有危险。可是早上不洗脸的时候,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会一定要想办法洗脸,停水也要洗脸,用水抹一把,心里才安,否则一天都可能不自在,这是我们经过几十年天天重复的,形成的一个强大的习惯,必须洗脸。所以说,教育孩子的秘诀就在于:培养好习惯,家庭教育最大的本领就是培养习惯。

  上面探讨的这三点是有关系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这三句话父母记住了,慢慢的去实践,就会发现我们已经掌握了儿童教育的真谛。有好的条件,有好的方法去实现好的目标,培养健康人格,这就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 。21世纪的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要放下“我来教育你,你好好听”这样的观念,其实比孩子更需要成长的是父母,因为父母要教育他,尤其是当今的父母,都特别需要学习。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