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4-18 14:21:12
不忘初心
或许就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所说的一样,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所以“不忘初心”也要时时提醒。在人际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上一辈走过的弯路,总会想着不让这一辈人走。但是在育儿方面,人们又容易陷入“忘记初心”的怪圈,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多么渴望拥有自由快乐的童年,却让下一代过着“没有童年”的生活。
可以说,没有哪一代人比我们现在的人更重视育儿,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早教班、兴趣班、补习班……哪哪都有父母迫切砸钱的身影。然而,现在的孩子真的快乐吗?他们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自由玩耍时间?他们的童年远称不上“童年”,因为在匆匆驱赶前行中,童年早已碎片化了。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原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师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在《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一书中,带领我们深入当前的儿童教育文化,发现其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为徒劳无功的父母找到育儿的正确方向,也让孩子们找回真正的童年。
说实话,在读《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一书中的时候,我略感吃力。不是因为作者的言论难以理解,而是本书的翻译实在不敢恭维。每读一本书,我一般都会尽力发现它的好,这一次却忍不住吐槽一下翻译水平了,那些弯弯绕的长句不仅把读者绕糊涂了,想必译者都不知所云。所幸,糟糕的翻译带来的只是不痛快的阅读体验,尚未影响对全书的整体认知。
读完《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个关键词:期望错配、最佳学习区域、让孩子做孩子。
01
期望错配,通俗点讲就是指我们家长对孩子寄予了不适用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期望。
“我们需要将某些孩子从那些仍在不断成熟中的、优良的动作训练教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更有意义的活动。”
在作者看来,比起担忧2岁多了还要父母喂饭的孩子,那些30个月还无法摆脱纸尿裤的孩子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对象。
然而现实生活恰恰相反,人们会指责给孩子喂饭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却对那些不教孩子如厕的父母表示宽容。
事实证明,由父母喂饭的孩子长大后丝毫不影响他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反而是长期使用纸尿裤、不会如厕的孩子会充满无力感和无能感。
在读本书之时,我自己也刚好遇到了同样的困惑。
我家小朋友2岁了,还不太愿意自己吃饭,大人不喂就不吃。喂还是不喂?实在伤脑筋。而本书作者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认为,喂饭不要紧,等孩子再大一点手部精细动作发育更好了,他会自己吃饭的。当下喂饭是为了给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原本我还有点将信将疑,后来又与朋友聊天聊到这个话题,她告诉我,她家的小朋友由爷爷奶奶喂饭到五岁!现在自己吃得好好的,不怕她不吃,倒是怕她吃太多!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也总算释怀了。
02
再说最佳学习区域的问题。
中国的应试教育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在本书作者看来,“填鸭式教育”不是中国的专利,国外也一样,特别是幼儿教育,毫无美感的课堂装饰、模式化的教学环境、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这些都让孩子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就像小机器人一样,匆匆忙忙地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完成一个一个无趣的任务。他们没办法安安心心地翻看心爱的绘本,也不能在角落里痛痛快快地玩玩具,一切都得听老师的。
为了摆脱这样的课堂,甚至有孩子宁愿装病待在家里,陶醉于用自己的塑料玩具构建出一个具有完整食物链的生态系统。由此可见,不是孩子不爱学习,只是他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区域。
当我读到“最佳学习区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的是黑柳彻子笔下的《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巴学园虽然被外界视为“问题孩子”的学校,实际上它才是真正能发掘孩子的最佳学习区域的学校。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