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4-08 15:45:52
婴幼儿过敏目前是全世界最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流行性的非感染性疾病现象。
过敏反应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当人体接触了某些特殊的过敏原时所发生的异常反应,它发作急促,多在1分钟-10分钟后出现,也有在几日之后出现的。它可由多种物质引起,包括异种血清、某些动物蛋白(鸡蛋、羊肉、鸡、鱼、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动物皮毛、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尘螨及油漆、染料、化学品、塑料、化学纤维和药物等,以上物质均称为过敏原。
过敏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累及皮肤可出现皮疹、荨麻疹、神经过敏性水肿、湿疹;累及胃肠道消化系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胃肠痉挛、生长迟缓等症状;累及呼吸系统常见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等表现;另外全身症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水肿、脉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抗过敏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抗组胺药物
组胺是人体内介导过敏反应的重要介质之一,以预防方式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变态反应或其他物理、化学的刺激可引起上述细胞膜发生改变,释放出组胺分子,和周围的组胺受体作用而产生各种生理效应,即人们常说的过敏反应。
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起到抗过敏作用的抗组胺药,严格地来说称为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这类药能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
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根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分为三类:
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赛庚啶、酮替芬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马斯汀、咪唑斯汀、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
第三代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