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4-01 12:25:40
三、研读中感悟
1、理解诗意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书面语。人没到成年即死去。Shāng“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
2、体会情感
诗作的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诗作的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诗作的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如果要等一万年,那就让我的忠魂在那高山之上站立一万年!
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交流。
??提问明确:“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流露出的是难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中兴宋室之志,可惜夙愿难成,以至抱憾终身,惟有冀望于九泉之下听闻一统中原之喜讯。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四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地从“生前”与“死后”两个角度表述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伤痛之情。人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面”,阻隔了情感,破坏了诗歌整体的和谐……
五、小结:
《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
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右老(于右任)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希望尽早恢复两岸的完全对话,反对**……”
六、拓展:
其实海峡那一岸的许许多多同胞,无时无刻都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共同的心声:
乡愁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