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27 13:27:54
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眼 泪;
③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稚嫩的心灵在呐喊;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
7、指导读这两句诗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让我们齐读。
二、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 ——对战争;
2、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意:“教”的读音。
3、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 ——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4、指导朗读: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对朝庭的失望和无奈 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5、“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汉朝李广将军) 秦汉至唐,将军无数,诗人为什么单单提到汉朝的李广将军的?
让我们看一段资料:汉朝李广将军以英勇善战闻名。西汉武帝时,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后,称其为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区。 结合资料,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两句是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教师提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小结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一齐读全诗。 学习这首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和平的渴望,这些诗文深处的内容。我还有一些资料可作为这首诗的补充。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让我们感慨,让我们唏嘘,这让我们看到了和平的可贵,我们呼唤和平。
三、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1、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一定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2、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当如何珍惜和平?
3、你能试着写一首现代边塞诗吗?或者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4、用楷书默写本首古诗
5、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欣赏边塞诗?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