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27 13:09:35
二、整体感知,欣赏草原。
1、课件欣赏草原,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草原是什么样子?
2、速读课文,课文从几方面对草原进行了描写?
草原风光 人情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老舍先生初次见到草原,美丽的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出描写草原的句子。
2、用心读所画的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
3、你能把那种感受读出来吗?
4、你知道有关描写草原的诗句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而老舍先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品味(演示文稿)
因为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因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翠色欲流、流入云际)
6、此时你的感受又如何?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7、想不想在欣赏一下让人陶醉的草原,(课件)配着画面背一背。
三、小结。
当我们被美景陶醉时,不但要把所见美景描绘下来,而且此时感受也要写下来。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形象具体。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四、作业。
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片断。
课后反思:
1、以“读”感悟,从“读”中去领会句子的含义。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我先采用自由读,边读边在文中找出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句子并勾划出来,再一句一句地读、然后齐读,最后在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配乐品读。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到草原中写“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美,好像只用绿色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也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接下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学生通过读,充分体会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这样就达到了增强理解,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在观看草原的图片后,我问学生:“你们会用什么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美景呢?”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通过小组合作在文中找出描写这些美景的句子,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抽小组长汇报学习的情况,然后通过教师的小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通过互动学习,感到了学习的平等、自主、乐趣。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信心,也避免了教师的包办代替、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的弊端。3、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将要结束时,我安排了一项延伸活动,假如自己就是访问团中的一员,在游览了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后。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特点,热情邀请客人来自己的家乡做客?学生立即在小组中展开讨论,然后在班上进行集体交流汇报。另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课后收集现代草原、发展后的今天的草原的图片,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族团结友好,产生热爱祖国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开头两个自然段。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能从文中欣赏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草原人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速读课文,课文从几方面对草原进行了描写?
2、课件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3、导入课文:草原给我们留下美丽的印象,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草原人的热情好客的?
(1)生动笔画,批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