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17 22:00:00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2018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课后的试一试,旨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
思想方法:
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数位不对齐、忘记进位、结果忘记写“0”等不良习惯。这些现象从学生学习心理上分析,与他们的情绪、意志和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也是提高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板帖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先看一段录像,边看边听,注意收集信息。
(播放视频动画)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
①1970年4月24日,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②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板贴)其实,关于卫星的信息还有许多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这节课我们只研究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板书主标题——卫星运行时间)
师:能根据(手指板帖)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
①绕地球2圈(圈数为一位数或整十数)需要多少时间?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②一天绕多少圈???等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暂时放
入问题银行。
师: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板贴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怎么解决?
学生列式,师板书:114×21
师: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下面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板副标题——两、三位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播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录像,旨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让学生口算,进行三位数乘
一位数及三位数乘整十的计算的复习。板书副标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两、三位数的乘法,做好迁移旧知来探索新知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请你先来估一估,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给学生约半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后,交流估算过程,教师辅助板书。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估算方法
①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大约等于2200分;
师:继续想,实际计算结果会比2200分多还是少?怎么想的?
一起体会把两个乘数都估小,所以估计结果会比精确结果小,即计算结果会比2000分大。
②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大约等于2400分。
师:这样估也可以!实际计算结果和2400相比呢?多还是少?不太好确定了吧?
帮助学生感受,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所以很难确定结果的范围。实际结果应该和2400很接近,差不多。
【设计意图】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结合情境进行合理猜测,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